按需出版,这个词在我国基本的意旨很明确,它指的是随着现代出版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的出版观念或出版形式。具体而言就是指根据作者和读者的需求,通过数据处理、数字印刷和网络媒介,将出版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个性化、小众化地组织书、报、刊的编辑、印制和销售,真正做到按需印制,即需即印。从传播角度看,借助现代出版技术,按需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的固定模式,具有印数少、速度快、差异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满足了作者和读者在时间、质量、印量、个性化等方面的出版需求。因此,它特别适合断版图书、短版图书和具有较强个性化特点的出版物出版。
近年来,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数字出版都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各界关注的行业,数字阅读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日益丰富。然而,当前数字出版领域让人纠结的是其商业模式。不少曾经如日中天的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倒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企业应何去何从?
北京京师印务黄伯泉副总经理说,面对现在国内的情况,出版单位应该冷静的思考、寻找新的模式,切忌盲目。
出版社要以立体化的出版角度统观全局,抓住出版业的前端。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出版社可以创建在线阅读方式,费用可以通过话费等形式进行扣除,从而利用网络媒体之类的手段进行盈利,事实证明,这远比纸质发行更挣钱。以现在的形势看,科技加工行业烈的图书将会走两头,即电子化与纸质都有;教材会依旧保持纸质版的形式。在国外,纸质图书后留下来的一定是用来收藏或者是内容的图书,这些图书可以在网上定价做,但是因为印刷模式的改变,在价格上都会上涨。在与纸质图书并存的情况下会出现很多图书配套的东西,比如说微博书。
出版社要将图书做“精”。在国内,中国台湾香港的图书价格很贵,但是由于美观,新颖所以依旧吸引了很多的读者购买。除此之外,在出版过程中切勿求“多”,有的时候,数量多并非好事。比如去年统计有三十七万种图书,其中十一万种在新华书店露个面,八百个亿的产值中有四百个亿在库房,也就是说,你出的品种再多,可能重复的品种就越多,出版的多了,堆积的也就多了。
在中国,出版社和数码印刷要相互绑靠。目前,国内的数据库缺乏,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北京的三分之二的出版社都有可能倒闭,也可以说谁有数据库谁可能掌握未来。目前,出版社每年的净利润才一点四个亿,四千五百万是税,三千万是理财,回款七点六个亿,基本三分之二的出版社都是负资产。由于总是重复积资,出版社十成的印刷值,有三分之二都是水分,所以,在出版社改制的浪潮中,出版企业就需要重新洗牌,做到按单销售。
轮转喷墨印刷机的出现适合于计时性的出版和印刷,用信息流代替物流,传统且事半功倍。对于未来来讲,拥有数据库的出版社具有垄断性,对于未来的发展就会很有利。
对此,黄伯泉经理对出版社提出了两条建议:
,从十岁以下的学前教育的学校找出途径发展;
第二个就是引进国外十岁以下儿童安全系列的图书。十岁以下儿童的图书一定是电子媒介不可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