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zhan摘要】阳春三月,双洎河新密大隗段野鸭戏水,这条千年古河又称洧水,因河床高、易泛滥被称为“小黄河”。有人说,她像黄河孕育中华民族一样,孕育了中原地区初的造纸产业。中国造纸镇就在这里,正在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再一次崛起,造福这里的人民。
据传,东汉刘秀的大司徒侯跋从蔡伦处学得此技艺后,传给了双洎河畔新密市大隗镇的侯姓后人,此后,沿岸居民取河水造纸。直至今日,双洎河河畔的大隗镇仍有三万多人从事造纸及相关产业。
手工造纸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按照蔡伦发明的造纸工序,仅造纸浆,就有采料、晒料、煮、蒸、拌灰、捣浆……至少60道工序。这种手工制作的纸韧性特别好,拉力特别强,俗称棉纸。然而,发展到今天的手工造纸虽然减少了一些步骤,可是对此项技术能够熟练掌握的人越来越少。1962年,大隗镇成立个机械造纸厂,从此造纸业进入工业时代。
改革开放后,大隗镇造纸产业迎来又一次繁荣。1978年全镇不足10家,1992年迅速发展到200余家,大、中、小造纸生产线达300多条,年产量达100余万吨,1994年被中国造纸协会确定为“中国造纸镇”。
大隗镇铁匠沟村张本立家世代造纸。如今已50多岁的他,幼时跟随父亲手工造纸,挑纸上街叫卖。儿时的记忆,让他对造纸业满怀深情。眼下,他与国内大专院校专家合作的年产20万吨高强度防火纸板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数月后投产。
“造纸业的平均利润从未超过10%。”张本立黝黑的脸庞上刻满岁月的痕迹。他说,虽然利润率不高,但几十年来一贯保持平稳,且几乎不拖欠货款。这也是他认定这一行当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只有合理利润的行业,才能持久,这才符合为商之道。”
纸坊村是大隗镇的专业造纸村,一个村庄以纸命名,足以说明造纸业在这里的传承。王三民的家就在这里,其祖辈世代造纸,几年前,眼看村里的小造纸厂关停殆尽,为光大祖业,他和村里其他十几个企业主走上联合发展之路。合并十几家造纸厂,更新设备,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历尽艰辛。终瞄准农业用果袋纸市场,目前已经成为省内大的果袋纸生产企业。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如今的大隗镇,已经是郑州地区的造纸工业基地,并于2013年建成了郑州市级产业集聚区—新密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里建成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几年的处理,双洎河已经不再遭受来自造纸业的污染。不远处,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双洎河人工湿地项目已开工建设,湿地内大面积种植的芦苇可以净化水源。在园区一片空地上,年产100万吨包装纸的浦发纸业公司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40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造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