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建阳市博物馆获悉,目前建阳市准备建印刷博物馆、刻书作坊、古法造纸作坊等,以保存雕版印刷技艺;书坊乡打算以图书之府、雕版故里为中心,建设书府文化休闲产业园区、拿坑十三拱桥文化体验产业园区,在乡集镇所在地建设雕版印刷仿古一条街、积墨池公园、书林门公园、同文书院等,让人能够追寻当年的景象。
建阳雕版印刷始于五代,盛于两宋,延于元明,衰于清。刻书多集中于永忠里(今麻沙镇)和崇化里(今书坊乡)。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建本刻印书籍数量居全国,建阳因而有“图书之府”的美誉。
从建阳市博物馆获悉,目前建阳市准备建印刷博物馆、刻书作坊、古法造纸作坊等,以保存雕版印刷技艺;书坊乡打算以图书之府、雕版故里为中心,建设书府文化休闲产业园区、拿坑十三拱桥文化体验产业园区,在乡集镇所在地建设雕版印刷仿古一条街、积墨池公园、书林门公园、同文书院等,让人能够追寻当年的景象。
据建阳市博物馆一工作人员介绍,论及建本之兴,要先从资源说起。建本研究专家方彦寿提到,建阳地处闽北山区,素有“林海竹乡”之誉,造纸用的毛竹资源十分丰富,雕版用的梨树、酸枣树等取之不尽。其次为闽北制茶、制瓷、采矿等手工业的繁华及商贸往来的兴盛,带动当地人流物流的往来。
其实,学者研究宋代福建文化时,每每会眼前一亮,就像行人终于穿过黑暗隧道,突然看到远处明媚亮丽的原野,鸟语花香,无处不令人陶醉。其中光芒耀眼处,当数建阳。宋代八闽位状元叶齐本身就是书坊人,理学游酢携洛学回到麻沙;朱熹晚年定居今潭城街道考亭村讲学,考亭学派蔚为壮观。此外,法医学鼻祖宋慈、一代画僧惠崇、宫廷音乐变革家阮逸、诗歌理论家魏庆之和北宋宰相陈升之等均出自建阳。加上周边文化名人如柳永、胡安国、杨亿、严羽、袁枢等,闽北俨然为文化重地。当时书院林立、理学活跃,诗人、学者等争相刻书传播文化艺术,为建阳刻书业推波助澜,成为文化史上的一大盛景。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在宋代刻书有官府刻书、私家刻书、书坊刻书三大系统。坊刻是建阳刻书业的主力军,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书要卖得出去,就得要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为此建本有了诸多全国首创。而从版式看,宋建本以前的经史书都是正文与注疏分刻,不便阅读;建本将正文与注疏刻在一起,上下对照方便读者。后来在书页左上角增刻“书耳”,上有篇名或章节作引子便于读者查阅。
“目前,建本在全国使用插图,尤其在明代通俗读物中大量增加插图。所形成的建本版画在明万历前后达到鼎盛,成为的建安派小说版画。元代有人将版画刻印在书籍封面上。带图封面的出现,以醒目的书题、明艳的图画吸引读者,这在出版史上是一个创新,并沿用至今。”该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