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北张村自汉代就以”楮皮纸”闻名,早年家家户户都有纸匠。随着手工造纸需求减少,村民纷纷转换跑道,如今只剩张逢学一户,是当地的专业造纸户。虽然楮皮纸永不变色、可承受1公斤拉力,但因利润低,传承十分困难,张逢学直言,虽然孙子特地回来继承手艺,但很怕他无法坚持。
“仓颉字、雷公碗、沣出纸、水漂帘。”是北张村早年的歌谣,其中”沣出纸”就是指楮皮纸。楮皮纸原料取自于楮树皮,2008年被列入大陆国家非遗名录。
虽然全村曾有4千户造纸坊,但随着人工造纸需求减少、收入降低,村民纷纷转做他行求生,原本还有2、3户坚持手工造纸,但如今只剩下张逢学一家。
张逢学无奈地说:”现在村里只有我一家造纸专业户,不坚持下去,老祖宗的手艺就会消失,所以不能让这门手艺断香火。”张逢学因家境贫穷,9岁就和父亲学楮皮造纸,14岁时掌握造纸技艺,如今造纸近70年,是当地公认手艺好的纸匠。
“普通宣纸放3年就变成土黄色,但我们的楮皮纸永不变色,而且每张纸都能承受1公斤拉力。”张逢学更骄傲地表示,曾带着楮皮纸到过美国、中国台湾、北京等地,展示古法造纸。
虽然非遗保护工作深入,让张逢学访客增多,住处也成学习楮皮纸制作的场所,但张逢学的儿子张建昌直言,手工造纸利润很低,1年毛利润只有1.7万元(人民币,下同)。虽然每月产量可达2万多张,但收入却只有4000元,要维持一家开销不容易。
利润低、销售难,让张逢学对下一代传承人苦恼不已,”从外招徒传承很困难,因为手工造纸不仅辛苦、学习时间长,收入少也是原因。很希望有人能继承,不想让它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