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塑料业再出新举亚文据有关有方面透露,今后我国工程塑料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突破聚碳酸酯、聚甲醛树脂生产技术难关,建设1-2套大型生产装置;开发通用工程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市场,发挥工程塑料的加工能力,提高加工质量;加强科技开发力量,努力解决聚苯醚,以及以聚苯硫醚与液晶聚合物为代表的特种工程塑料工业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实现聚苯醚、聚苯硫醚、涂晶聚合物和聚酰亚胺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工业化生产,为我国化工新材料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推进工程塑料的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中外企业、独资或合资建设大型的聚碳酸酯和聚甲醛生产装置。引进技术建设的装置规模应在5万吨/年以上。国内自行开发的技术,起始规模可适当小一些,但也不能低于1万吨/年。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中外企业、单位投资建设具有一定工业规模的聚苯醚、聚苯硫醚、涂晶聚合物等生产及加工装置。
(摘自建设报)5、由于盲目投资,一些化学建材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置又普遍偏低。
塑料型材生产能力已超过80万吨/年,门窗组装能力已超过6000万平方米/年,这已经达到2010年的预测需求。每条型材生产线的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0吨/年,大多数规模太小。目前的实际生产量只为20万吨和2000万平方米,企业的开工率不足50%.但另一方面又出现结构性的供应短缺问题,一些设备先进、质量好、配套齐全的型材企业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塑料管生产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不足30%.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能力在3000吨/年以下,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例如铝塑复合管的生产能力已达2亿米/年,实际生产量约为5千万/年,大部分企业开工率为10%改性沥青油毡年生产能力已达1. 4平方米,而2005年的预测需求只有1亿平方米,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能力为100万平方米/年,属于不经济的规模。目前实际产量只有4000 -5000万平方米/年。15条引进生产先的产量只达到设计能力的15%-30%纸胎油毡和其它低档防水材料属于淘汰产品,应逐年减少产量。但近年来小油毡却蜂涌而上,不合格的低劣油毡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具有百吨以上规模的涂料企业约4000家,大多数为年产1000吨以下的小企业。生产能力约为200万吨/年,实际产量约为120万吨/年,企业开工率约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