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备制造业作为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着一条较长的产业链条,其发展目标是为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印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笔者应用Tableau可视化分析软件针对我国印刷装备企业进行了分析,大致了解了三大经济开发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技术发展的地域性差异。
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地域分布
根据对2020年各省市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数量的统计,位于第一梯队的省份为河北、浙江,规模以上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数量约占总量的54%;处于第二梯队的省市为广东、山东以及上海,数量占比约为29%;处于第三四梯队的主要有江苏、北京、辽宁、天津、陕西、四川、江西、湖南、甘肃、湖北以及吉林11个省市,数量比重为1%~5%,且大部分省份来自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在数量上优势明显,占据了全国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总量的80%,三大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经济圈优势最为突出。
1. 环渤海地区
从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分布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北京、天津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占比并不是很高,仅占13%。其中,北京是智能制造的中心,有北大方正这样的印刷装备适配软件龙头企业、北京大恒等从事印刷装备检测的技术型企业;天津是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机械制造中心,有以高端印后装备为主业的天津长荣。河北作为北京与天津的外围,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唐山、廊坊以及石家庄等地,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型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所占比重高达60%。山东既是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后勤保障”,又是印刷装备的主要产区,有青州神工、潍坊东航等大批优秀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辽宁地处环渤海重要位置,资源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未来印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沃土”。
图1 环渤海地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区域占比图
2.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之地,也是“AI+”智能领域的后起之秀,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浙江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在长三角地区的占比达58%,其中温州为印刷产业聚集地,全国10%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集中于此,贡献了60亿元的总产值。拥有长三角印刷装备企业25%占比的上海,地域虽不大,但有国内著名印刷装备制造企业之一的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江苏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数量虽仅占长三角地区的17%,但这里却有着印刷名城无锡、数字印刷领先的常州,以及发展迅速的南通。长三角地区注重印刷业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正逐步进行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该地区数字印刷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企业想要再发展,宜研发复合型印刷装备,走融合化的道路。
图2 长三角地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区域占比图
图3 珠三角及内陆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区域占比图
3. 珠三角以及内陆地区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是印刷业率先发展起来的新高地。以广东为代表,印刷业在珠三角的产业布局日趋优化,进而在该地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如中山松德、广东汕樟、东莞市源铁等。与环渤海以及长三角地域相比,珠三角地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比较集中,具有良好的基础,能为印刷业提供充足的装备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陕西、四川、江西、湖南、甘肃、湖北等内陆地区,已成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的第二选择,在沿海城市先进技术带领下,内陆地区结合自身优势,优化当地印刷方略,缓解了“三大经济圈”印刷装备研发与制造的压力。
印刷装备制造企业专利数量分布
由印刷装备制造企业专利数量分布图(见图4)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印刷装备技术发展产区集中在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浙江、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环渤海地区。通过印刷领域内各个地区专利数量对比情况来看,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数量与技术发展呈正相关。改革开放前,北京、上海是我国印刷装备主要的制造基地,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绿色印刷理念渐入人心,人才、地域等优势尽占的三个经济圈,在总体上形成了三个区域印刷装备全方位发展的新模式。随着印刷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雄安新区的逐步建成,未来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格局还会有新的变化。
图4 印刷装备制造企业专利数量分布图(单位:个)
按地域分布来看,未来印刷装备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从沿海到内陆、从集中到广泛;按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印刷装备单一制造研发已基本成熟,如何实现印刷装备联动性以及提高整体印刷装备自动化协同,将是印刷装备制造企业思考的方向。目前,我国部分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智能印刷工厂、云印刷等相关技术的研发,有的技术正投入使用,这为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印刷生态链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印刷装备产区分布不均衡,建议企业之间树立合作意识,取长补短;专利分布同样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建议专利偏少的中小型企业,注重研发人员的培养,针对性地开展研发工作。如今,印刷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印刷装备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局面,在提高单个印刷装备智能化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智能印刷工厂的建设。当然,前提是要先实现自动化,对全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注重绿色发展。
(作者为北京印刷学院张亚洲、齐元胜、张勇斌、刘世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