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在深圳市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5686家侨港资企业。改革开放之初,港商同侨商一道,成为第一批来深圳投资办厂的群体。40年来,作为推动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香港同胞始终积极参与改革开放进程,在珠三角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敢为人先抓改革机遇
1985年,43岁的马介璋来到深圳市南头,收购了一家制衣厂并成功进行现代化改造。彼时,香港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式微。在马介璋的带动下,大批港商跨过罗湖桥来到珠三角闯荡。
“刚来深圳横岗时,这里还是荒山野岭,房屋破旧,交通极为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放眼现在的横岗,高速路通达,高楼建筑拔地而起。40年,这里换了模样。抚今追昔,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马伟武感触颇深。1986年,马伟武在深圳市横岗观音山下开设了第一间做包装印刷的厂房。他从香港引入先进设备,还请来香港师傅对内地技工进行培训、指导,逐渐克服软硬件方面的困难。
“当时,不少企业家对祖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是否能成功,心里其实没有底。”马伟武对本报记者说。面对这片待垦的土地,他们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那个时候,马介璋已在英国、德国、南非、泰国等7个国家有投资。“但我的根在祖国内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我们应该回去支持。我们在那么多国家都投资了,为什么不回自己的乡土投资?”
事实证明,这批改革开放之初来到内地的港商,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抓住了先机。他们将资金与现代技术带到内地,也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收获了发展机遇。
产业转型与时代共进
在制衣厂取得成功后,马介璋发现当时的深圳很难找到一个吃饭的好地方。“东西不太好吃,卫生环境也不行,高品质的酒店乏善可陈。”这让他看到了机遇。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仍以“三来一补”为主要贸易形式,以第二产业为发展重点。为什么不在深圳开一家高品质的酒楼?
1988年,由马介璋创办的深圳市第一家佳宁娜潮菜大酒楼在罗湖区落成。酒楼开业以后,生意红火,仅两年营业额便高居全国第6位。此后,佳宁娜相继在广州、昆明、成都、上海等十几个内地城市开设了分店,甚至还开到泰国、加拿大等国,成为引领风气之先的中餐跨国饮食集团。
与时俱进的前瞻眼光并不局限于此。1991年,马介璋看中毗邻深圳火车站的一块土地,决定在此建起一个商业区。
最初,这片土地并不为人看好:低矮连片的平房,闹哄哄的夜市排档,更别提一下雨就积水到膝盖的街道。但如今,地处深圳市罗湖区的佳宁娜友谊广场内坐落着四座大厦,带动了罗湖区商圈的繁荣。
从制衣厂到“佳宁娜”,身为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马介璋在几十年的拓荒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纵观港商在内地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转型升级、与时俱进是他们的共性。
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下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马伟武随即着手集团转型升级,对深圳龙岗区横岗原有的旧厂房进行改造。2011年,马伟武修建了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将印刷与创意文化新产业结合,推动环保包装印刷。2014年,他又在东莞桥头创建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进一步深化集团的转型升级。
2003年,佳宁娜、力嘉、香港建业、民生和京晖等五家集团还共同投资26亿,在深圳市平湖兴建了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如今,华南城已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将纺织服装、电子、印刷纸品包装等五大制造业原料整合在一起交易、展示的基地,开创了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模式。
情系桑梓促深港合作
在事业成功的背后,马介璋、马伟武等港商始终不忘回馈故乡,回报祖国。
建学校、修医院、捐资金……他们用相似的方式反哺家乡,捐资涉及医疗、社区、救灾、养老、治安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马介璋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在深圳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为深圳市警察基金会、广东省潮剧基金会等捐款。为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他还牵头创办了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
“我希望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种种优惠政策宣传出去,让海外侨胞知道多一点,回祖国投资多一点。”马介璋说。他也为“加强深港合作,两地优势互补”积极建言献策。当年,从香港来内地,没有“两地车牌”,得排一个小时队才能过关。如今,“深港一体化”已获得广泛共识,广深港高铁也已开通,坐高铁从香港到深圳只需要14分钟。
2003年,因马介璋对内地及香港的卓越贡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同时向马介璋及其子马鸿铭颁授铜紫荆勋章。“如果没有回内地投资,我的事业不会有如此发展。作为中国人,我们希望国家未来发展得更好。”马介璋说。
马伟武也用他的行动践行着爱国爱港精神。在他的积极引荐、策划与努力下,2002年3月,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现为中国包装联合会)成功加入亚洲瓦楞纸箱协会,极大提高了世界竞争力。2005年,马伟武被授予当年“世界杰出华人奖”。如今,他的子女们都已在力嘉国际集团担任要职,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接力棒成功传到了下一代手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香港企业家将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必将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