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8月17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同时发布决定,给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介绍说,近日北京证监局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大公国际开展了专项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发现大公国际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
二是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
三是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四是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上述问题违反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证监会令第5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依据《暂行办法》拟责令大公国际限期整改,期限一年,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
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曝光的一份疑似出自大公的《紧急报告》,更是让业界感到震惊。该报告直指,此举可能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大公近年评级涉及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目前客户存量发债规模为10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对大公不当处罚,可能向市场传递大公评级失真的错误信号,引起投资人对债券评级真实性、可靠性的严重质疑,不排除引发债券市场竞相抛售,从而导致全国数万亿债务出现“雪崩”和“多米诺骨牌效益”的连锁反应,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甚至酿成国家重大债务危机。
小编查询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从2016年以来,以下纸厂都选择大公作为评级机构: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大公国际因为不专业而引发的信用危机,导致上述纸业巨头躺着中枪,但愿此次事件不会对饱受债务高企和产能过剩困扰中国的造纸业造成重大冲击。
作为一家专门吹爱国哨起家的国际评级机构,大公被政府监管部门重罚,也显示国家对信用的重视程度,这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