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孔孟大地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同飞跃,全市人民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不断塑造新的辉煌。从今天起,本台开设“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重温济宁改革开放往事,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足音。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今天,我们以太阳纸业为样本,回顾这些年济宁工业如何从低端粗放逐步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烟囱拆除负责人房西洪:“人工拆除的难度比较大,费用要比定向爆破高3到4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拆除一个烟囱,这四个烟囱将近1000万元。”花这么大的价钱,拆除四根烟囱,董事长李洪信也是下了大决心。四根烟囱中两根是2003年建造的,当年,这两根烟囱支撑起了企业近一半的利润和三千多名员工的饭碗。
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对这个烟囱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每次出发回来,就看看这个烟囱冒不冒烟,如果这个烟囱冒烟了,那么就证明是正常的。”
“烟囱”曾经是工业经济的象征。太阳纸业始建于1982年,建厂之初,企业只有30名农民工和两台二手纸机,生产一种又黄又厚的“马粪纸”。从那以后,太阳纸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以变革求发展,实现着发展的加速度。从建厂的1982年到第一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太阳纸业用了漫长的27年,而到第二个过百亿,只用了短短的700天。然而,在发展的飞跃中,企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那就是破除“烟囱情结”,与新发展理念接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进入新世纪,国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地处重要生态区域的济宁铁腕治污,以加严标准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确保一泓清水北上。在环保倒逼下,太阳纸业运行了多年的草浆生产线要全面关停,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太阳纸业环保节能部经理王伟:“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应该更多地关心生产,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把我们大部分精力都投到了环保上,希望环保上能有一个改善,能有一个提升。”
生死抉择,唯有转型和治理才是出路。
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难到什么程度?我们从草浆向木浆转的时候,我们没有技术没有设备,要重新搞一套,这个流程请了很多专家。”
太阳纸业环保节能部经理王伟:“我们吸取了20多家企业的思路想法,包括一些先进的技术。”
2009年,太阳纸业全部淘汰草浆生产线,使用效益高、污染低的木浆生产线,累计投入70亿元进行环保治理和技术改造,在全球首创溶解浆“连蒸连煮”工艺。
太阳纸业制浆事业部技术经理张宝源:“之前就像咱们家里蒸馒头,一锅一锅地蒸,它出来的这个料均匀度不好。连蒸连煮,它的好处是进料是连续性的,提取的纯度也很高,纯度高了之后,排放的污染物也就少了。”
以科技助推环保,进而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这些年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并逐步改变着济宁这座资源型城市的面貌和底色。环保和科技投入换来节能减排的“乘法效应”,在产品结构上,太阳纸业摆脱了“一纸独大”,向生物质新材料、快消品行业进军。2015年,企业颠覆性地推出世界第一张“无添加”生活用纸,通过美国、欧盟等食品级鉴定;同一年,35万吨溶解浆项目投产,成为全国最大、世界前三的溶解浆供应商。
太阳纸业制浆事业部制浆工艺负责人翟丙彦:“它这个溶解浆主要用于生产下一道,叫粘胶纤维,然后溶解后能够抽丝,能够做内衣,是很好的材料,代替棉浆,就是代替棉花。”
一系列“结构之变”让太阳纸业浆纸产量10年来增长10倍,而污染物COD排放量则锐减80%。除这次要拆除两根废弃的烟囱外,就连另外正在运转的六根也成了“过剩产能”,通过提标改造,拆除两根。
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八根烟囱去掉四根,减少50%的排污点,同时再把环保做到超低排放,这样排污点减少了,排污总量降低了。现在是烟囱越少,说明发展的效益越高,质量越好。”
2017年,太阳纸业浆纸产能达到75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位居世界造纸前40强、中国造纸行业龙头地位。
经过40年砥砺奋进,济宁建成了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产业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当前,济宁正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强化科技创新动力支撑,聚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