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纸业资讯 » 正文

杭州孤山上有个“中央纸库” 63万张古法手工纸 很多已失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7   来源:深夜读书馆   责编:羽佳   浏览次数:1973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核心提示:西湖边的孤山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房子“青白山居”,也叫“杨虎楼”。琉璃彩绘、歇山屋顶、斗拱飞檐,宛如宫殿。这里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杨虎的私宅,但他从来没有在这座耗费大量心血建造起来的宅子里住过一次。

【中国包装网讯】西湖边的孤山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房子青白山居,也叫杨虎楼。琉璃彩绘、歇山屋顶、斗拱飞檐,宛如宫殿。这里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杨虎的私宅,但他从来没有在这座耗费大量心血建造起来的宅子里住过一次。

很多杭州人都知道,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杨虎楼就成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藏书之地。历经近半个世纪,直到1998年,浙江图书馆总馆在曙光路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才从杨虎楼搬了下来,藏入新馆的善本库。

鲜少有人知道,今天的杨虎楼,三层阁楼上,静悄悄藏了一个由浙江图书馆建的中央纸库

公元105年,蔡伦利用树皮、麻头、旧渔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人类的文明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起源于隋朝的纯皮树纸、明朝宣德年间的大红宣、创于明代的汪六吉净皮扎花四尺,比东汉蔡伦的造纸术还早的新疆桑皮纸、距今有1400年历史的龙游龟纹宣、盛行于清代的深色洒金宣……当我站在纸库中央,听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古纸历史,生平第一次知道,原来世间的纸,还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

中央纸库只是大家私下对它喊的简称,它有个正式的名字叫浙江省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207种、63万张古法手工制造的古籍修复用纸,产地遍及浙江、安徽、湖南、江西、云南、台湾、西藏、新疆等等,几乎网罗了现在全国能找到的各种类型的古法手工造纸。

如此规模、品种齐全的古法手工纸库,在国内,还是第一个。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告诉我,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个古籍修复用纸的弹药库,它更像是一个集结了全国古法手工纸的种子库为后面的人留下这笔古纸的遗产。这些纸不仅供浙图自己馆所用,还承担着浙江全省地县馆古籍修复用纸的配发。

神秘北极的地下深处藏着一个末日粮仓,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种子库,储存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植物种子,以防因全球物种迅速缩减而造成物种灭绝。面对日渐式微、手艺失传、濒临消亡的古法手工纸,一个纸库的意义何尝不是如此?


探访纸库——

夏天上班第一件事

就是爬上孤山给这些纸开空调

周一的早晨,西湖边下着小雨,从孤山往下看,湖水被湿漉漉的烟雨笼罩着,愈发空蒙。

位于孤山顶的杨虎楼并不对外开放,想要上去,得先从浙图孤山馆舍旁边的文澜书院大门进入,穿过院子,爬上一百多级台阶,三折迂回,才算到了杨虎楼主楼。

我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主管阎静书的带领下,爬上了主楼第三层的阁楼,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中央纸库所藏处。

阁楼不见光,白天也得打开所有的灯。

纸库面积不大,107个平方,共有6个小房间,按竹纸、皮纸、封面纸、宣纸等分为几个大类。

光皮纸就有48种,麻纸、棉纸、楮皮、桑皮、雁皮等等,竹纸又有毛太纸、连史纸、苦竹、毛竹、玉扣纸、元书纸等等。让我惊奇的是,就连宣纸,还分为净皮、扎花、罗纹、洒金宣、尺八屏、古法宜、小刀头、狼毒纸……一刀刀码成堆,一直高高地叠到了天花板。

修古书用的纸,自然和古籍一样娇贵目前虽然纸库条件做不到像善本库一样恒温恒湿,但你还是要尽力人为保持这样一个环境。阎静书说,每年夏天,修复组成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轮流爬上孤山,给这些纸开空调降温,到了傍晚,又爬上去关了。

阎静书指给我看,藏纸的书架都是特制的,古籍库房都会用到樟木,但樟木有一股很浓的气味,会盖过纸张原本的味道。纸库我们改用杉木,同样防虫防蛀,而且不刷一点油漆,就是为了保持修复用纸最原始的味道。

纸和酒一样,也是越老越好

当年买来的纸是绝对不用的

18岁就进入图书馆修古籍的阎静书,是浙图目前最资深的古籍修复师,到今年,已经整整修了36年。除了技艺,纸,是古籍修复中很关键的一环。一辈子和古书打交道的她,对纸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她一直这么认为,好的纸,是有灵性,是有生命力的,修不同的书,要用到不同的纸,但不管用什么样的纸,你要用活的。不好的纸呢,用杭州话讲,就是木呆呆的。

这个的纸,必须是遵循古法用纯植物原料制造的手工纸,在古籍修复师眼里,那些现代工业制法出来的纸,是毫无生命力的。绝对不可以含有木浆,更不能有一丁点化学原料,这些都会让纸张迅速酸化,如果用这样的纸修书,放不了多少年,书就脆化了。阎静书说,我们以前选纸凭经验,这几年科技发展,要求每个修复师都要学会用仪器来检测纸张成分。

她向我展示了修复室用的检测仪器,显微镜、白度仪、厚度仪、酸碱度测试器材,好的手工纸,才会有植物纤维,不同植物原料做的纸,纤维形态不同。像含有木浆的纸,它的纤维管道上就会有看上去圆圆的铜钱孔,有木浆肯定是不行的。

古纸难觅,从2009年开始,浙图古籍修复中心开始有意识地在国内各地乡村搜罗古法手工纸。我记得刚入行那会,骑着自行车,跟师傅去湖滨一带的书画社买纸。阎静书回忆,但现在城市里几乎买不到这样的纸了。

浙图古籍修复室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当年买来的纸,是绝对不用的。纸和酒一样,也是越老越好。刚刚做出来的纸,我们说它火气比较大。经历岁月沉淀的纸,会越放越软,越来越舒服,呈现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一个词,温润,灵性就出来了。

前人买纸,后人用纸

让馆长徐晓军一直深感可惜的是,浙图历史上曾经藏有一些明代、清代的老纸,现在一张都不剩了。

2008年,徐晓军刚刚出任浙图古籍部主任,他就萌发了想要建立完善的纸库的念头,那时候,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好开始实施了一年。2009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始向浙图配发修复用纸,同时省级古籍保护经费逐年递增,浙图开始每年都有数万张古籍修复用纸采购入库。

本身浙图就有前人买纸,后人用纸的传统。徐晓军记得,上世纪80年代,浙图曾大批量从福建购入一批竹纸毛太纸,现在馆藏量还有20余万张。当时的价格只要8分钱一张,而如今,可能3000元一刀(一刀160张)都拿不下来。这个价格在30年间,几乎翻了235倍。最关键的是,已无纸可买,市面上再也找不到能做出当时手工技艺和水准的毛太纸了。

这让徐晓军内心倍感焦虑,实际上修书的用纸量并不大,但古法手工纸的保存早已刻不容缓。很可能今年你还能买到这种纸,明年就买不到了。”2011年,浙图古籍修复中心开始在孤山馆舍红楼建立浙江省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展示柜,第二年,馆藏的古法手工纸都被搬到杨虎楼阁楼安家,纸库正式成立。2013年,浙图开始派专人向全国古法手工纸作坊、工厂开展调研,地毯式搜索进行收集。

一开始只是为了修复用纸,但越搜集到后来,你越发强烈感受到手工古法纸保存的那种紧迫感。徐晓军说,好的手工纸,原料都是有讲究的,像我们现在采购回最贵的千年古宣,春天到了,从山上砍下嫩竹,这样的竹子还得在山坡日晒雨淋整整一年才能拿去做材料造纸。一根青竹到一张白纸,中间要经历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遵循四季时令。这个行业太苦了,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手工造纸,留下的都是老人,但老人又还能做几年呢?

杭州作家苏沧桑曾在她的作品《纸上》写过这样一双手,属于富阳一位古法造纸工人,在纸浆中浸泡了四十五年,我伸手握住,触感像塑料一样。

纸库的意义,也许现在还显现不出来。但几百年后呢?我们要为后面的人留下这些纸。徐晓军内心很笃定,让他欣喜的是,很多技艺在衰退和消亡的同时,交织着进行的还有重出江湖的恢复

这几天,他去浙江开化参加一个有关开化纸技艺恢复的研讨会,开化纸,原本是明清时期的朝廷内府用纸,起源于唐宋,传说纸张寿命可达千年。这种古老的造纸技艺,清代同治年后,就中断失传了。据资料显示,《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都被认定为是开化纸系的刻印本。

国内第一部古籍修复纸谱出炉

300套卖光,不再重印

除了纸库,从2013年开始,浙图古籍修复中心就开始编写《中国古籍修复纸谱》,历时四年时间,今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书中收录了146种古法制造的手工修复用纸,并且全部附以手工纸实样。这是我国第一次系统规模地制作大型古籍纸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全面收录古法手工修复用纸的纸谱,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第一部。我们去搜寻过,日本有关于版本鉴定的纸谱,但修复用的纸谱还没有。徐晓军说。

一函两册,定价6000元的《中国古籍修复纸谱》,销量远远超过预期,上市不到一个月,300套几乎都抢空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本纸谱,原本以为只有修复界会感兴趣,结果很多私人买去收藏,有对书画古籍感兴趣的,也有纯粹喜欢古法手工纸的。北京琉璃厂学装裱画的一个90后小伙,得知纸谱上市,骑着辆小黄车,第一时间冲到出版社,一口气买了两套。一位留学日本的台湾学者,担心海外银行汇款太慢,怕钱还没到就买不到了,赶紧碾转委托了国内数位亲友购买。

这样的纸谱,不可能再有重印。徐晓军说,因为手工纸实物纸样没有了。有些在四年编写过程中,就已经消亡成了绝版。

纸寿千年

而人亦不负于纸

在日本,的日文发音与相同,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在《和纸之美》里写下:手抄纸为何温润?明明是天然的颜色,经过日光烘晒后,为何散发迷人的韵味?一旦我们能直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任何纸张皆美。

中国古代就有说法,绢保八百,纸寿千年。书比人寿,而人亦不负于书。那也得有能寿千年的好纸相衬。可是,今天,选纸不当对古籍造成的危机,已经在各地图书馆都显现出来了。纸张酸化已成为影响文献保存的世界性问题,全球三分之二的历史文献和珍贵图书正受到酸化的威胁。像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不是时间,正是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剂。

正像柳宗悦说的,人类使用多少纸张?我们可以借此来推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更应该注重人们使用的纸张质量,从中去估算他们的心灵富足程度。劣纸能带来美好的文化吗?尤其是日常使用的信笺、书籍读物,人们选了什么样的纸张呢?从日常用纸可以看出国民的素养。

杭州孤山上的这个纸库,存下的不仅仅是纸,更是一份来自最初的手工温度和文化记忆,凝结了时光的美好。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标签: 纸库 古法手工纸 本站关键词: 纸库 古法手工纸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日本长野农协开发出六角形瓦楞纸箱 节省成本3% 亚马逊推“特朗普推文厕纸”:一卷81元仍卖到缺货
纸箱厂终于等来了6月“第一张”降价函 齐齐哈尔8家企业获发黑龙江省首批排污许可证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