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18日下午,“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来到了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探访南皋乡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手工造纸。手工造纸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沿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并被称为我国现存的“活化石”,同时南皋乡石桥村也被称为“中国国纸之乡”。
石桥古法造纸作坊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两种,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在我国更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后汉书·蔡伦传》已有“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记载。
据专家考证,石桥白皮纸制作工艺属唐代造纸工艺,它是石桥少数民族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丰富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制作的。传说石桥造纸源于蔡伦。因此,石桥村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记者团来到石桥村古籍文物修善迎春纸基地所在地—穿洞。穿洞是石桥景区的著名景观。洞上有一天然石桥,洞洞中有暗河,洞洞深1500米以上,洞洞内有石柱、石笋、石花等钟乳石景观,神神秘而美丽。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穿洞中的钟乳石生长速度很快,因而表面质地较软,有奇异的触感。穿洞中流出的水质非常好,自古就有匠人在穿洞口建坊造纸,民国后期就有10余家。经检测测,穿洞水质含弱碱性,造出的纸保存年限长达1500年,被被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指定为文物古籍修复纸。
正在此处为大家展示古法迎春纸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兴武向记者介绍,自己家世代在这里造纸,到他已经是第十八代了。一张普通皮纸的产生,要经过选料、拣料、打浆、抄纸、晒纸等18道工序,为时3天。而由王兴武生产的迎春纸,要经过120道工序,45天时间。迎春纸薄如蝉翼,要求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纤维、酸碱度、水质和厚度的要求细致。每年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都要跟他联系购买,用于古籍和古画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