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2017“创新发展看鲁企——集聚山东新动能”主题宣传团于来8月16日到了华泰集团有限公司。这位位于东营的造纸行业巨头,在传统纸媒遭受严重冲击、新闻纸市场日趋萎缩的行业大环境下,始终把造纸作为发展根基,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重,先后淘汰了价值20多亿元的落后生产线,四轮驱动创新发展生产模式,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巩固了在造纸行业的优势地位。
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华泰集团始终以“创新”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即:抢抓机遇,迅速行动,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明创造百花齐放
华泰集团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通过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精干人员队伍,为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调动了员工自主创新积极性,形成了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百花齐放的局面,提升了人才综合素质,提振了企业发展动能。目前,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130余项,授权专利80项,拥有“湿法备料工艺”、“新型教材纸的生产工艺”等发明专利12项;先后注册商标28项,其中在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注册商标11项。“华泰牌”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先后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山东省第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东营市专利工作先进企业”等称号。
重奖改革创效,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在华泰集团,创新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不仅发明创新、技术革新是创新,工作中想出一个好的操作方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也是创新。为此,公司专门设置了创新奖励体系,其中按照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分门别类设置奖励标准,每个月都会把职工的创新项目换算成效益进行计算,根据创新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给职工发放奖励,年终还会对有重大创新成绩的职工颁发特别贡献奖,营造了全员上下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华泰集团建立了全国造纸行业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泰山学者岗、废纸综合利用实验室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七大科研平台,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连续12年蝉联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造纸行业唯一一家荣获4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关系,先后承担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开发了低定量彩印新闻纸、彩色美术版纸、高光泽涂布白板纸等多种国家级新产品,“废纸制浆造纸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被列为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国内最轻40g/平米超低定量新闻纸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四轮”驱动,营造企业朝气蓬勃发展形势
围绕“创新”发展主题,华泰集团通过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思路、创新理念的“四轮驱动”,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推动设备技术、产业模式、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转型升级,使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
华泰集团紧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着力打造工业4.0工厂。2015年10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华泰与德国福伊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泰纸业投资8.4亿元,升级改造5条新闻纸生产线,共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纸研发中心。目前,总部20万吨新闻纸改产高档文化纸项目已于2016年顺利投产,计划在广东华泰新上30万吨高档包装纸生产线。将“工业4.0”技术引入造纸生产,与公司现有的7大科研平台相结合,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现造纸工业的智能制造。
华泰投资8000余万元,与用友软件合作实施了ERP项目,围绕“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了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订单生产集成化、客商管理协同化、生产管理数字化和高层决策智能化,从根本上解决公司多产业、集团化、跨地域的管理需求,实现了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率达到90%,产品实时库存准确率达到99.5%,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12%,资金和存货周转率提高10%以上。2014年,实施主辅业分离,将信息中心从集团进行业务剥离,成立了东营华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广大企业提供两化融合。
近年来,华泰集团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顺应市场形式,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探索和拓展发展空间。
目前,华泰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造纸、化工为主导产业,集印刷、热电、物流、林业、商贸服务、信息科技等九大门类于一体的中国500强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氯碱盐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