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2016年2月20日下午,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宣布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备受争议近10年的药品电子监管码风波至此才算闹出个突然的结果。
同样的电子监管码叫停事件,其实在8年前就曾上演过。2008年8月25日,国家食品安全法草案删除了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监管码制度的规定,源自监管码制度遭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合上书抗议,以及多家防伪企业的反垄断诉讼。
既然电子监管码的监管早就暴露出太多质疑,为何药品电子监管码可以坚持到今天?对于药包印刷企业来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爱恨挣扎?
不做药监码 就退出药包市场吧
药品电子监管码相当于药品的身份证,其作用是防伪和追溯,将从药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全部进行记录。当有问题出现时,可快速召回药品,将制药企业和社会的损失减到最低。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印制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要求,一般的操作和生产流程是:制药企业生产产品之前,首先从电子监管网上下载数据包(即码),再将监管码给药包印刷企业,药包印刷企业根据生产要求进行排序处理,印刷完毕后再将数据在电子监管网的数据库中激活。药品上市之后,消费者就可以根据产品上的赋码进行实时真伪查询,生产企业也可以根据赋码对产品在召回时追溯其过程。
在药品电子监管码推行之初,就一度得到制药企业和药品零售商的百般阻挠。药包印刷企业对此也颇感纠结和迷茫,有些药包印企把电子监管码看做“麻烦”而避之不及,有些印企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政策一出就立即上马了监管码喷墨设备。
鲁信天一总经理朱立和回忆道:“做电子监管码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工序,反而价格还提不上去,当时的喷墨设备也不成熟,确实挺难的。”
这样的体会也得到了很多药包印刷企业的共鸣,但因为是国家强制性要求,不做电子监管码只能挥泪退出药包市场,大多数药包印刷企业不得不赶着鸭子上架,就算不是那么赢利可观,也坚持做了下来。
可变数据印刷带来的增值机会
在电子监管码推行初期,由于药包印刷企业对政策的不明朗和不确定性,大都采取了简单的条码打印机打印或者使用低廉、低速的喷墨印刷设备来完成的方式。
但随着防伪技术的提升,以及全社会对商品溯源的认可,药包印刷企业也慢慢接受了药品电子监管码,甚至看到了这一可变数据印刷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机会。
同时,喷码设备生产商也勇敢地推出了更多设备选择,如水性喷墨、UV喷墨、激光标签等等喷码设备。
药品电子监管码印刷已经逐渐实现了从批量到大量、低速到高度、方案日益环保的方向的转变。整个市场看起来还是极具吸引力的,陆续也有后来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