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清漓风光图》1988年
李可染“牧童水牛图”作品之一
李可染的书法作品
李可染的《江南春雨后图》130×64cm1984年
李可染糸1984年又一题材之代表作。迷蒙而欲滴的雨过的实景写之,布局将远景拉近,作中景处理,创意很强的空间结构,使画面纯化,富整体感,从而和古人、前人传统样式拉开距离。黑瓦白墙的民居,还有蜿蜒山前村中的明镜般的河水,无一不在江南的春雨爵灿烂着它们最让人心动的美,静穆,婉然,清丽。临轴,江南气息顿时扑面而至,似乎身临其境。故亦屡屡结合胸中,心摩手追,思以不屈此意境也。
李可染思想进步,作为一名爱国热血青年,曾积极参加当时杭州“一八艺社”进步抗日社团,并多次与诸师友举办“抗日爱国画展”,在社会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力。鲁迅曾亲自撰文并亲临观展,给予画展以充分肯定。1943年,应陈之佛之邀,李可染延聘为“重庆国立艺专”国画系教授。教学之余,极力推广中国画的笔墨艺术和其深邃的博大理论。为了弘扬中国画的神奇笔墨和积极“抗日”的爱国热情,一场“李可染水墨写意义卖画展”在山城重庆隆重开幕,一时间各路达贵名士举足观看,画展展出有李可染浑厚苍润的山水和其笔下天趣憨厚的牧童水牛等。徐悲鸿为之作序,老舍撰《看画》妙文。老舍尤对可染《水牛图》中的神奇笔墨赞赏有加,认为“笔墨就那么轻轻一抹,顿感画面鲜活丰富,自然之气渗入画中,令人为之叹绝”,并立马买下了李可染的山水和《水牛图》。这幅《水牛图》在老舍先生过世之前,还一直悬挂于其书斋壁室中,足见先生宝爱珍藏至深。“文革”祸起,李可染被批“黑画”而横加迫害,身心深受折磨。1978年平反。
在绘画上,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提出在创作手法上“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并积极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多么朴实而真实的完美思想,让人感受匪浅。
李可染由于精通西洋画,故在自己的笔墨画作中,常蕴藏着“光”的质感,凸显出苍拙浑厚的透视效果。如他所画的“漓江山水”系列(图1)或“三峡奇观”等,画笔中既有中国画的水墨淋漓之境,又不失西洋画之明暗透视效果。在国画笔墨的运用上,积极倡导西画特有的作用和长处,他认为“西画在描绘画面比例准确的具象方面,尤其是“体面、明暗、光线”等艺术绘画的效果程度上,应该是极富自然科学道理的。中西绘画之间,相互中可取长补短,其对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只有益处,而绝无坏处可言”。李可染在画漓江清晨的画面时,将“光”的效果融入画面,其笔墨所采用的是“逆光”的画法;故而,其画品给人以“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艺术特色。李可染的“牧童水牛”系列画作(图2)是极富名气的,其所制牧童水牛,笔墨浓淡鲜活,水墨淋漓酣畅,姿态各异而呼之欲出,生活田园气息特浓。
李可染的书法翰墨(图3)同样出众,笔墨中深藏有六朝碑趣的味道,题于画中可谓相得益彰。李小可说:“我父亲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他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他的故事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他对艺术的态度”。
末了,引吴作人赞语:“艺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远。峰峦隐显,云烟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这也堪称是李可染艺术人生最鲜明的真实写照。(中华收藏家协会 龚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