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印刷到包装印刷
当如今很多国内的印机企业因为没有及时转型或转型失败而被历史车轮碾过的时候,新机早在15 年前就已开始转型,并获得了成功。据郝继民回忆,作为一家在精密机械加工制造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新机早在1991年便已进军印机行业。依靠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仅花费半年时间便已成功研制01机。但不久后出于顺应市场和行业发展考虑,新机主动淘汰01机,接连生产了08机和05机,并迅速获得市场的信赖与认可。新机在其鼎盛时,曾有过一年销售300多台印刷机的记录,而新机品牌也在国内迅速崛起,成为国产印机领域里的重要角色。
然而,繁华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随着时间的推进,产品同质化、重复竞争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使得新机的产品相对缺乏竞争力,而且08机和05机都属于欧洲早期机型,无法适应市场对印刷机更高的要求。”2001年,以郝继民为首的管理团队接手新机,这无疑是一个注定被载入新机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顺应市场和时代的趋势而变。”郝继民说,“转型是必然的,但问题是往哪里转,怎么转?”带着这个问题,郝继民和他的团队对市场做了更为透彻的研究与分析。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包装工业随中国经济腾飞而迅猛发展。他认为,相对印刷而言,包装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加上已有不少印机企业提前涉足窄幅印刷,既然将转型产品定位于“特色化”,必然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产品。“大幅面印刷具有幅面大,效率高,制版容易,印品精美,无拼接等优势,非常适合包装印刷等领域的需要,所以我们决定往大幅面方向走,且当时国内也没有此类印机制造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服务更多的包装企业。”
沿着“机组式、系列化、多色化、智能化”方向,新机高起点自主研制开发大幅面印刷机械产品。2003年,推出首台B0幅面大全开单色平版印刷机,而后又陆续研制开发了多色和双色印刷机产品。伴随大幅面印刷设备的研发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新机也走上了快车道,从而实现了整体战略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些名声大赫的国产印机相继淡出历史舞台的今天,新机却扛起了国产大幅面印刷机的旗帜。
应市场而动,不断完善产品系列与品质
2006年,新机借鉴国际先进的印刷机械制造技术开发了美色龙1030系列大对开平版印刷机,进而研制开发了美色龙多色1180系列多色平版印刷机,填补了市场空白。同年12月,新机为推动国产大幅面印刷机技术的发展,召开首届大幅面印刷技术研讨会,明确提出“打造国产大幅面胶印机卓越品牌”。“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其中还包含了很多内容。什么是卓越品牌?它必须在市场占有率、性能、质量、服务和设备外观方面都达到卓越的程度。”郝继民解释说。
2007年,新机根据果品包装市场、建材包装盒出口商品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了巨色龙1620系列高档超大幅面多色平版印刷机。2008年首台配备斜拉版机构的大幅面印刷机在新机诞生。2009年初,新机成功研制开发了国内首台高档超大对开六色平版印刷机。2009年6月3日,新机巨色龙1620和美色龙1180多色平版印刷机通过国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新机产品“在高速大幅面多色平版印刷机领域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生产高品质设备,2011年10月,新机迁址至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区。
2013年,新机开始和德国专家团队全面合作,注入“SOS”观念:认真、秩序、整洁;建立了印刷中心,即印刷色彩管理(PCM),其目标是将印刷机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产力,并保证色彩在印刷工作流程中得到准确复制;装配改变原来分区,按平版印刷机装配顺序分为:墨路、滚筒、色组、总装、调试,从而提高了胶印机的印刷速度、套印精度及装配质量和产品运行的稳定性,缩小与世界顶尖胶印机制造商的差距,努力打造中国大幅面胶印机卓越品牌。
“光靠自己消化吸收和摸索,进展太慢。虽然我们国内企业在技术结构方面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在制造工艺方面还存有不小的差距。与德国先进的制造工业体系相比,我们缺少工艺方面的沉淀,考虑再三之后,我们决定花大价钱把德国的整个技术团队请过来。”郝继民口中的德国专家团队包括了技术研发、工艺制造,以及装配与调试方面的整个团队。为了满足德国专家的要求,新机内部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了工艺流程,聘任伊始就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数十套工装与德国的检测设备,并兴建了配套齐全的印刷中心。“所有这些投入和举措对企业技术与研发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相比过去而言,不管是印品质量,还是设备的稳定性均有了极大提升。”郝继民说,“生产速度方面,从早期的6 000 张/小时,到如今的12 000 张/小时,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郝继民看来,包装行业对设备的需求,一是设备的生产效率,二是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三是印品质量。经过德国团队的技术提升与革新,目前新机产品的印品质量和稳定性完全能达到包装企业的需求。“其实国内不少企业对国产印机存在一定的误解”,郝继民说,“他们认为国产品牌不可靠,但不少国内大型企业拿着印刷难度较大的订单到新机的印刷中心进行试印刷后,印品质量完全合乎标准,这种体验式的印刷颠覆了他们对国产印机的传统印象。”对此,郝继民盛赞了在德国专家团队建议下兴建的印刷技术中心。这个中心不仅对产品销售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任何有疑问的客户都可在现场进行演示与印刷,一切以现场的数据和质量为准,而且在新机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技术改进方面同样功不可没。
新机能有今日的成绩,实属不易,但郝继民对此还是有着不少遗憾,他预期中的新机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市占率方面都应该有更好的表现。众所周知,就印机行业来说,来自德国和日本的几家印机制造商长期以来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半江山,国内印机品牌的占有率甚至不足10%。这对于国产印机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但正如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李武军所说,这同样也是国产印机所面临的最大机遇。
如何冲破国际诸强的包围圈,大幅提升新机的技术与市占率是郝继民一直以来研究与深思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在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印刷机械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也是装备制造业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势必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在这种机遇下,新机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持续钻研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大幅面印刷技术。李武军秘书长同样对新机信心满满,他认为,相对进口品牌而言,新机在研发、人力、材料、运输和售后服务等成本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旦在新形势和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弯道超越,新机必将成为大幅面印刷领域的“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