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建,现任光明集团上海方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理事、上海包协塑制品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包协纸委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
【中国包装网讯】2014年底召开的上海市包协纸委会六届一次常务委员会议上,光明集团上海方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信包装)总经理范德建全票通过当选为第六届上海市包协纸委会主任。是临危受命,更是众望所归。作为在中国纸包装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上海纸包装行业,是否能在范德建的带领下重振雄风?他又将如何带领方信包装实现集袋子、瓶子、箱子、盒子、杯子为一体的“五子登科”的食品包装系列产品规划?肩扛巨大压力,身在风口浪尖的范德建,将如何书写企业与协会未来的篇章?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态度谦和、低调务实、有观点、有激情的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和为行业服务的奉献情怀。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方信包装的市场发展情况。
范德建:首先谈一下方信包装的规模发展。根据光明集团的战略定位,集团共有八大主业和两个培育型主业,我们是集团“培育型核心主业”之一。所谓“培育型核心主业”,即经过培育后成为集团主业。这两年集团对包装产业非常重视,加大对方信包装的培育力度,着力将方信包装打造成为集团食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2015年我们要完成两大项目,一是收购高端的“利乐包”生产企业,打造中国自己的“利乐包”。我们通过收购行业中技术领先且资质优秀的专业液体食品包装生产企业,不仅降低了乳品包装的成本,更增大了包装产品的自主权。二是包装产业向外延发展,开辟上海地区以外的市场。该项目已选址河北,投资3 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15年底前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并结合光明集团产业发展的趋向,服务华北、东北、中西部地区等市场。
其次是方信包装的市场发展。在市场方面,我们首先服务的是光明集团的内部产品。随着集团业务向中西部市场的不断拓展,将大大扩大我们的包装产量,这对我们来说是发展的机遇。此外,诸如蒙牛等外部市场的大客户也主动寻找我们合作,这也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业务领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记者:企业的发展中,方信包装有怎样的核心理念?
范德建: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为光明集团内部服务,给集团提供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包装产品。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包装更应该发挥好为食品“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大力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安全,更放心”。
记者:您认为方信包装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范德建: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集团内部协同”和“依托光明大品牌”。客观地说,在众多包装企业中,我们的起步并不算早,发展也并没有领先太多,即使这三年迅速发展起来也没有积累太多的能量。因此,对我们来说,发展中的整合资源、合作共赢才是最重要的。以我们收购的平湖工厂为例,管理团队基本沿用原班人马。在我们看来,他们更熟悉市场、业务和生产,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配套光明”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业务优势。
记者:方信包装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范德建:集团给我们的目标是“两到三年内发展成为五十亿规模的企业,并且在食品包装行业具有引领作用”。坦白说,对于这个目标我们还是有些压力的,但是也充满了信心。一方面,我们目前做的最多的是光明乳业的产品包装,集团还有糖、酒等产业,可以说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与积累,我们对行业、市场有了一定的把握,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包装项目一直在稳步推进中。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实现这个目标。
曾经方信包装初露头角时,很多同业认为又多一个竞争者。然而范德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业界“大家多了一位朋友”,并履行着自己“不抢单”的承诺——方信包装所做的是光明集团增加部分的业务,不会抢夺原来承接光明业务的同行的份额。此外,方信包装还会寻找合作伙伴,外发一部分自己来不及完成的业务,因此而获利的同行不在少数。
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永远止不住激情澎湃的心,停不下创新发展的步伐。作为企业经营者的范德建选择用整合的方式来扩充企业的能力,不仅支撑起了“方信包装”这个沪上著名的包装品牌,更盘活了行业的资源,而创造这些成果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思维与海纳百川的魄力。
记者:祝贺您当选第六届上海市包协纸委会主任,对于此次当选您有何感想?
范德建:我一直在说,“主任”不是领导,能为行业做些贡献,是我的一份荣耀。坦白说,如今行业正好碰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上海纸包装行业又刚经历了“辰华事件”的重创而走入低谷。对我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协会工作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既然做了那么就一定会尽力做好。
记者:对于这一届纸委会的领导工作,您的主旨方针是什么?
范德建:一是创新驱动。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走不远,这是不变的真理,这也是我们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创新是技术上的创新,模式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二是提升服务。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这个服务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相互沟通,而是要更多地去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记者:您认为如今协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对此您又有什么措施?
范德建:首先,当务之急的第一个重点工作是消除“辰华事件”的负面影响。这个工作如果没做好,会带来一些后遗症。但是协会不是执法单位,也没有太大的权利,我们只能通过沟通、协商、帮助,尽量解决问题。这个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必须做好。第二,探索在“三期叠加”过程中通过整合资源来提升包装能力和服务能力。我觉得纸包装行业要打“联盟”牌,抱团取暖。第三,目前包装行业人才匮乏,专业尖端的技术人才更少,多为低层次粗加工的劳动者,所以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重点工作。第四,要建立相关平台。通过建立平台,整合资源,互惠互利。目前我们正在考虑通过废纸回收的渠道,联动相关上下游企业。第五,在协会自身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我们也还需要加强。
记者:您对这一届协会工作有怎样的期望?
范德建:希望协会工作能上一个台阶。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与政府沟通出业绩。光谈不做不行,对一些有意愿向政府申请项目的企业我们要极力支持,积极争取让项目落地。二是转型发展有成效。塑造、弘扬行业中转型整合的典型和榜样。三是行业服务有提升。协会的服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交流的层面,更在于培育人才、沟通政府、搭建平台等深层次工作的开展上。
记者:您认为中国纸包装市场的走向将会如何?
范德建:目前市场虽然受到了政府宏观调控和三期叠加的影响,但包装总量还在上涨。原因在于民众消费理念的提升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包装。客观地说,中国纸包装行业不会再有“大跃进”式的发展,但是仍会保持稳中有进。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包装企业关门、倒闭,但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不会影响整个包装行业前进的步伐。我始终坚信,纸包装产业是朝阳产业,有前途、有希望,需要大家各显其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商、净菜市场等的发展,未来包装产业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面对困难和风险,做行业管理、解决行业问题进而引领行业发展,这些看似寻常的职责与使命,对范德建这位新主任来说亦是考验与挑战。他坚信行业健康氛围的营造,需要全行业包括每位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
在新的一年里,上海市包协纸委会将开启全新的奋斗目标,勇于承担艰巨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深化协会中心工作,深入思考、研究、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激发社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围绕协会宗旨,做好协会服务工作。
记者:您是如何走进纸包装行业的?
范德建:进入包装行业可以说是误打误撞,也可以说是“听党安排”的结果。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所以我十六岁就走进了军营,十八岁时穿着军装回到学校学习。财务专业毕业后我一直在部队从事财务工作,最后在国防公办后勤保障处任财务副科长,在部队呆了十一年。“军转民”后,我被分配到农场局,先是下基层到农场锻炼,而后被调到黄山市茶林厂任党委书记总经理。2005年根据组织安排,被调回到包装厂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这一干就是十年。
记者:在包装行业从业多年以来,带给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范德建:我不是包装行业出身,所以一路走来都在学习,不断熟悉业务、技术,并亲身经历着包装行业的发展。这十年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身为传统制造业的包装行业依靠创新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包装企业无论身处传统市场还是角逐新兴市场,都应不断强化企业创新实力,依靠创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增强成长发展的基因。
记者:您在做人做事上有怎样的“风格”?
范德建:“正”,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的习惯就是有什么说什么,眼睛里容不进一粒沙子。工作中我所奉行的是“言必行,行必果”。“诚”,我待人处事比较真诚,很多人也都说我很厚道。“严”,我认为严格的要求更能促进人的成长,所以我的管理模式比较军事化。“友”,保持一颗友善的心,愿意交朋友,因此我的朋友很多。可能正是这些性格上的特点,让我一路走来都非常顺利。
记者: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范德建:谈不上有什么人生目标,就是想能够或多或少对社会、对行业有贡献、有价值;对自己来说,不管成功与否,努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