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近期,记者得到消息称,宁波长阳科技年产25万吨BOPET光学薄膜及太阳能背材基膜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计划在年内投产。
年产25万吨BOPET薄膜,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据塑膜网统计,全国已投产BOPET的总产能达245万吨,在建产能达64.65万吨。如果以这个数据来算,宁波长阳科技公司这一项目产能占到全国BOPET总产能的十分之一。近两年的薄膜行业,由于普通膜产能严重过剩,膜企们过得并不是太如意。未来,类似于宁波长阳科技这样将视角转移到功能膜领域的膜企会越来越多。
BOPET行业的产能现状分析
2014年国内BOPET总的实际产量在135-140万吨,但2015年之前已经释放过的产能高达246万吨。2014年进口BOPET产品30.48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为工业用或差异化产品。算上出口20万吨的BOPET产品,2014年,国内BOPET实际消耗量应该在145万吨。
工厂的压力,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负荷上。一般来说,供应压力越大,负荷确实趋于下滑。在2014年的经济形势下,行业供需失衡将终端需求疲弱的影响力放大,相当部分膜厂在大部分时间里订单匮乏,或库存高企,部分BOPET装置实行减停产,最低谷时,减产或停产涉及产能75万吨,5-8月,行业整体运行负荷仅在52-72%之间挣扎。9-12月份,行业整体运行略有提升,但也仅在60-65%之间。
BOPET生产线宽幅统计
国内所有BOPET装置里面,小于8微米超薄膜线9条,8-75微米薄膜线91条,其涉及到的产能占到国内整个产能的73.8%。75-250微米中厚膜线27条,共计34.1万吨。从装置制造商来分,国产组装21条,涉及产能18.5万吨,其余则全部装置为海外引进。2014年1月至今,先后有12条BOPET生产线投入运营,其中幅宽8.7米薄光线11条,2条幅宽5.8米,总计产能35.5万吨。
从企业经营效益看,部分进口6米线也能实现少亏甚至小赚,进口4米以下的BOPET生产线生产产品都有一定特点和附加值,几乎每一条生产线都是挣钱的,只是或多或少而已;较小规模的企业拥有小而专的生产线,更拥有高质量的终端客户群体,为企业在恶劣环境下依旧盈利提供的坚实的保障。这些生产线多生产质量上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并且充分发挥了灵活机动的优势,甚至可完成一些特殊客户的“私人定制”。
而在8米的宽幅线当中,鲜有不亏损的,仅少数几家膜企能在当前的环境下还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当然,这和企业的规划、定位、技术实力和运作是分不开的。
以8米线为例,无论是直融法还是切片法,绝大部分都以生产普通膜或常规类产品,这类企业2014年单线亏损额度在2000-3000万人民币,含设备折旧、财务费用、人工、水电等所有基础杂费成本。个别生产线在经过大量的投入改造后,迟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反而加剧亏损。初步估算,国内BOPET企业2014年整体亏损额度远在十个亿人民币以上。
2014年我国BOPET企业持续亏损,膜企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亏损格局愈发严重,且随着价格的不断探底,膜企生存空间愈发狭窄,截止目前行业利润率在-17%左右。尽管功能性薄膜仅占国内产量的5%,然据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其市值却占接近15%,毛利率是普通膜的5-7倍。普通膜的大幅亏损及功能性薄膜的高额利润,促使薄膜企业新引进设备多向功能性薄膜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