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竞争中,印刷质量不稳定的确是控制成本最困难的部分。一些印刷厂老板一听到通过了UGRA认证、G7认证等,能够让每一台印刷机都印出合乎国际标准的活,立刻耳朵竖直,瞳孔放大,问:怎么做?
标准化认证真正能给印刷企业带来什么? 标准化认证设计的本意是让印刷企业在认证的过程中,了解所有影响印刷质量的细节,当照顾到所有细节了,印刷结果就一定符合标准。
在标准化认证过程中,如UGRA、FORGRA是根据ISO标准,将印前到印刷的每一工序定义标准操作步骤,然后培养一批各地区的认证顾问。顾问们必须学会这些标准工序的精神与细节,在一家印厂申请认证以前,必须请顾问来分析原有印刷工序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正确的生产工序,让管理者和操作人员了解所有可能影响印刷结果的因素,以国际标准为目标,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以得到稳定的印刷质量。
而现实的情况是:若印刷企业没有通过标准化认证,顾问的任务就算失败。为了让印厂能顺利通过认证,这些顾问往往要求印厂在准备考核或考核时采用合乎ISO标准的纸张、油墨,以防万一认证不通过。而在此时,印刷质量稳定的目标就变得扭曲了。
印刷厂老板投资认证是希望以后车间的每一件活,不管用哪一台印刷机都能印出一致的质量;认证顾问更多是考虑自己的考核。认证顾问一定会说服印厂老板,标准化认证可以让国外客户认同贵印刷厂的质量水平,当然有助于业务的推广;通过认证也证明贵印刷厂的设备环境和人员足以生产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活件。
在今天的微利时代,使用ISO标准的油墨和纸张印刷,背离了实际生产的现实,不可能发生的特殊案例却成为认证的标准程序。请仔细想想,以后若没有使用标准油墨和纸张,还能印出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印刷品?
反思:如何回归印刷质量标准化之根本 国外最先兴起了反其道而行的方式。
既然ISO定有标准,就用ISO标准来检验实际生产中的印刷品;既然针对印刷品颜色的密度、色度、网点增大、灰平衡等数据都能利用分光光度计获取,先不管印刷厂的环境、设备和人员的素质,如果有一个工具可以告诉你印出来的结果到底和ISO标准的差距有多少,这样就好像有一条按标准画出来的线,有了参考线,就可以找专家来分析了--网点增大曲线要如何改善?灰平衡如何调整?色差如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