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人堂 » 领军人物 » 正文

王淮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0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54974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核心提示:  王淮珠  简介:全国印刷标准委员会专家顾问、印后专家、高级教师。  爽朗、耿直的性格特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劳
  王淮珠
  简介:全国印刷标准委员会专家顾问、印后专家、高级教师。
 
  爽朗、耿直的性格特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劳、要强的生活态度,这就是采访完王淮珠老师之后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如今“王淮珠”在印刷行业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她既是一位极具权威的印后专家,也是一位拥有60余载从业经历的老印刷人。在她看来,做印后就像是做“裁缝”,因为通过印后加工而成的完美印刷品,就像是裁缝用上好的布料设计而成的精美服装。所以,在我们的眼中,王淮珠老师更像是一位奉献于印刷领域的“裁缝师”。
 
  从“小淮珠”到“辣珠子”
 
  想必不用问,大家也知道现在11岁的孩子都在做什么,上学读书、回家玩耍应该就是他们全部生活的重心。可是对于1939年出生的王淮珠来说,她已于1951年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时,王淮珠老师首先回忆起她从事印后装订工作的30年时间,她的风趣幽默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王淮珠老师说,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她11岁便以“低龄童工”的身份进入了荣记装订局(后来重组后更名为经建装订厂),当时为了顺利得到这份工作,甚至还谎称已经12岁。刚进入工厂的王淮珠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淮珠”。其实,如今的印后权威专家,当年也是一步步从最基础的印后学徒工做起的。但是在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年代,王淮珠的学徒生涯自然变得格外艰辛。她说,很多靠实践才能掌握的技术或工艺,都是趁师傅上厕所的时间偷学的。而且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高,甚至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但也正因如此。王淮珠自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要强的优秀品质。
 
  1959~1979年,凭借连续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厂先进工作者的出色表现,王淮珠又被调入新华印刷厂工作。期间,有着不服输性格的她,即便是怀有身孕,工作业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在1965年她还创造了双手配页法,配页数量达到历史最高量。后来又接手统计工作,“能者多劳”的她还把工作范畴拓展到了质量监管、生产材料领取等方面,就连厂里的宣传标语也全全由她代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淮珠的要求之下,厂里的产能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些都是靠提高工人绩效考核换来的,为此很多人都称她是比资本家还会算计的“辣珠子”。但与此同时,王淮珠也全心全意为大家谋求福利,产能和质量的提升也为大家提高了工资。终于,拥有“辣珠子”称号的王淮珠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尽管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等各种外在因素很多,但未能消减王淮珠坚持学习深造的动力,她每天都是准时到夜校上课,而且不占用一分一秒的工作时间,将工作和学习安排得非常合理,互不影响。早在北大业校期间,王淮珠就曾为几位“中国通”的北大留学生讲过课,内容是《国家与革命》的第一章“暴力革命”,后来他们在其出版的《中国女工了不起》中的一篇文章里还对王淮珠大加赞赏。或许,对于性格爽朗,善于表达的王淮珠来说,她骨子里就有着当老师的基因。
 
  从“教员”到“校长助理”
 
  1979年,时值北京印刷学校成立,校方力邀王淮珠前去执教,主要负责印后装订的相关课程。一方面,她考虑到国内印刷行业一直缺少全面系统的印后装订教学;另一方面,也想将自己从业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心得传承下去,为印刷行业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就这样,王淮珠开始了在北京印刷学校培育英才的执教生涯。她先担任教员、教研室主任,后又担任校长助理,退休后还被北京印刷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为中国印刷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此外,在执教期间,她还曾经在全国各地为来自不同阶层的印后装订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次授课培训,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听课人次达万余人。
 
  与此同时,凭借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王淮珠还先后在印刷行业的各大刊物发表过有关印后管理、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文章50余篇、约10万余字。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用20多年的时间撰写了《书刊装订工艺》、《新编装订材料知识》、《精、平装工艺与材料》、《印刷业考工教材精平混合工》、《印后装订1000问》等8本专业书籍,共计160余万字。此外,她编写的装订教材大纲和复习参考书大约4;5字左右,并参与“全国印刷行业标准”中装订专业部分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作为教师,每当他们谈起自己的学生,都会非常骄傲和自豪。王淮珠老师更是如此,她欣慰地说:“能够将我这几十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心得教给我的学生,此生无憾了。”
 
  从“印后专家”到“顾问”
 
  对于王淮珠老师来说,从过去印后装订工作和学校执教生涯的结束,到后来开始整理印后资料、制定行业标准,再到现在依然关注行业发展,考究装订历史等,她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印刷事业,而无论是身为企业顾问,协会委员,还是身为印后专家,她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不遗余力。
 
  有着强烈责任心的王淮珠老师,自2012年便开始带领得意门生组建炎黄书籍装帧研究室。为了汇总并研究中国已有全部书籍装帧的样式与技术,她还仔细查阅《史记》,《辞海》、《辞源》等古籍,力求还原其原貌展示给后人学习。不仅如此,她还在努力为中国古老的书籍装帧技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这项源远流长的工艺也能成为华夏儿女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业内权威的印后专家,王淮珠老师总是对行业或企业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而对于那些优秀的民族品牌和产品,她也从不吝夸赞。她就是这样,时刻心系行业发展,时常关注行业动向。因此,在聊到电子书和绿色印刷两个热点话题时,她也表达了身为印后专家的独到见解。
 
  对于电子书与纸质书之间的关系,她表示:“不能没有个性化的电子书,但它也不是出版行业的主打项目。因为电子书本身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它是非环保型的阅读载体,存在的辐射对阅读者的视力也有影响;其次,中国书籍制作技术种类之多属世界之最,可以视为是艺术品的展现,电子书无法真实再现这些艺术形式:再次,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电子书很难普及。所以我认为,不会出现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籍的情况,二者各有优点,可以相互弥补。”
 
  面对绿色印刷的实施,王淮珠老师强调:“绿色印刷不仅仅是指耗材、印刷设备、印刷技术的范围,还应该将印后装订部分加进去。”近年来她一直在呼吁行业关注绿色印后,例如包括不用或者少用覆膜工艺,使用更为低碳环保的锁式书帖联结法等。在印品回收利用方面,对于始终无法解决的“纸膜分离难题”,王淮珠老师迫切希望能够早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从1951年开始至今,王淮珠老师不仅走过了60余载的从业时光,也见证了国内印后装订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于这份印刷事业的付出,她总是孜孜不倦,也总是无止境的奉献。她说:“印刷人不能迷失方向,要契合实际地追求技术创新,更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