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日产150吨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基板生产线点火;10月16日,生产出第一片玻璃,目前产品厚度已降至1.1毫米,预计今年年底达到设计生产指标,可生产出0.33毫米超薄玻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长期以来,国内0.5毫米以下的玻璃基板全部依赖进口,而超薄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严重制约了国内企业的发展。5年来,该院利用自主创新的全氧燃烧技术,对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配套烟气余热发电、超白玻璃制造技术,建成了全国首条超白玻璃全氧燃烧配套余热发电生产线。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在电子信息行业,打破超薄玻璃基板国外垄断,取得多项世界领先科技成果。
一个机制汇聚一批英才
“创新需要科技人才,要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精神,来吸引和汇聚人才。”通过引进“千人计划”专家、每年招聘100多名大学生及硕士生、博士生,5年内设计院人才总量增长了2.5倍。
紧邻京沪高铁蚌埠南站,坐落着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园里有一个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美籍华裔徐根保博士目前担任该实验室特聘专家,主攻镀膜玻璃及特种玻璃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这是蚌埠市首家由一个企业独自开发建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科研开发与孵化等功能于一身的基地,年产值超30亿元。
在重点实验室,该院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和首席研究员制度,每个科学家带领一个科研团队攻关一个课题,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在这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座谈、参观考察、学习取经。在这里,课题成果实现产业化,期权和股权的激励,促使科研人员争当科学家和企业家。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科研成果丰硕:共承担和完成“863”、“97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500多项。
一批英才成就一个企业
成立于1953年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一个国家级甲级科研设计院所,专注于中国民族玻璃工业技术的提升,如今实现了向企业集团的成功嬗变。
2000年以来的改革改制过程中,有两次大转型:第一次,从单一从事玻璃工厂设计转为提供以设计为龙头、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带动装备制造的工程总承包服务。这一过程中,凝练了中国传统的浮法玻璃技术,占领了中国80%以上的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和90%以上的出口玻璃工程市场。
2008年,该院按照玻璃的新功能、新用途,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而实施产业化,赋予玻璃新的概念和内涵,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该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重组后的安徽华光集团、凯盛重工公司、蚌埠化机公司等资源优化配置,注入创新活力,形成了协同效应。近两年,引进台玻、信义、中航三鑫、韩国众普和意大利保特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安徽,形成了覆盖合肥、蚌埠、芜湖、凤阳、六安等区域的玻璃产业集群,成为安徽打造千亿元硅产业和千亿元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