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1999年被禁用14年之后,发改委对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于今年5月1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今日正式被“放出笼子”重新回归市场。公众担心的是,一次性发泡餐具对人体健康有害,同时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更担心其安全性是否能保证,可降解餐具市场也或将受到冲击。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禁14年
关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国家发改委给出了五条理由:一是其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二是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四是可以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公众担心“白色污染”再度来袭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回收环节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1999年就被禁用,但由于其“禁而不绝”,部分人在听闻其解禁的消息之后才知道“原来它已被禁14年”。尽管发改委对于解禁的理由言之凿凿,但面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突然解禁”,公众却表现出一定的担忧:这会不会导致“白色污染”再度来袭?
消费者担心其安全性能否保证?
公众除了担心引发“白色污染”之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归市场,消费者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历经十几年的禁用,如今解禁回归市场,其安全性能否保证,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或将给餐具市场带来冲击?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突然解禁”难免将对可降解餐具市场产生冲击。据了解,从2001年始,国家本来要求餐饮行业必须使用“可降解餐具”,但与发泡餐具相比,成本高出十多倍。可降解餐具推行十多年仍步履维艰。
此次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合法化”,对于可降解餐具市场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一些可降解塑料厂家大呼“伤不起”。
发泡餐具的“解禁”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发泡餐具的生产必须尽快出台行业标准,同时要告知消费者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安全使用,哪种情况下使用会产生有毒物质,以便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同时在回收环节也不能薄弱,要建立起废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再利用体系,防止“白色污染”再度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