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市场分析 » 正文

简析按需印刷是最切合实际的一种绝佳选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5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560   版权与免责声明
  降低出版社的库存,使断版书、绝版书“重见天日”,按照个人意愿印制自己的书籍,让小众图书也能在市场上“留下踪影”……要实现这些目标,按需印刷是最切合实际的一种绝佳选择。然而,按需印刷从概念到实践再到量产,近几年走过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磕磕绊绊走得很艰难,时至今日,国内出版人、印刷人仍在为之探索和不断尝试。目前,按需印刷被哪些因素“羁绊”?为何还不能进入规模化生产?它的成本为什么难以降下来?尝试按需印刷的企业这几年又做了哪些工作?日前在上海国际印刷周上举办的按需印刷案例访谈会上,国内部分按需印刷的先行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不断寻找平衡点是下一个目标

  【看点提示】目前,致力于按需印刷的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已经将收支平衡点做到了2000册,如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但对于出版社而言,他们更希望平衡点做到3000册以上。

  对于出版社来说,图书的起印数大多在3000册以上,小众图书为2000册。如果让出版社尝试按需印刷,其印刷成本要与胶印相当才会考虑。虽然现在印刷企业已将按需印刷的平衡点做到了2000册,但这似乎跟出版社要求的3000册还有一段差距,因此也制约了按需印刷在图书印制方面的大面积使用。

  然而,为了这2000册,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亚兵说,他们也是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秦亚兵介绍,他们最早探索按需印刷生产模式是从100册开始,之后收支平衡点提高到300册,2010年做到了1000册。2012年3月,江苏凤凰引进了我国在按需出版方面第一台连续纸的印刷设备并投入运营,经过4个月的运行,目前,他们印刷黑白书的印数平衡点做到了2000册。秦亚兵表示,江苏凤凰的下一个攻关目标是3000册。

  而这2000册,对大多数从事数码印刷的企业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因为有的企业目前仅仅做到了800册。但对出版社而言,他们仍需静观,因为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

  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数码及报业销售总监仇建明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如果按需印刷能够解决出版社的库存、物流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又能使印刷成本下降,达到或接近胶印的标准,到那时,谁还会用传统印刷的方式来印刷图书呢?

  由此可见,寻找胶版印刷与按需印刷之间的平衡点,不断提高平衡点的印数,不仅是按需印刷探索者多年以来的奋斗目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仍然是一个技术攻关课题。

  一本起印与规模化生产矛盾吗?

  【看点提示】一本起印是按需印刷的最基本要求,但从一本起印到规模化生产似乎是个矛盾,这必然涉及是用单张纸印刷还是用卷筒纸印刷的问题。单张纸印刷成本高,尝试卷筒纸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这又有按需印刷实现规模化生产所需要跨越的可变数据印刷的难题。

  直观看,按需印刷更适合一本起印,更适合个性化印刷,国外兴起按需印刷的初衷也是如此。但对于中国图书市场来说,发展按需印刷的目标之一是为了降低出版社的库存,是为了小众图书能够有一个出版渠道。

  一本起印,如果采用单张纸印刷,其成本之高是显而易见的。一本小众图书的价格若采用按需印刷,估计怎么也得在百元以上。据有关报道说,日本手塚制作公司自今年7月24日起,将联手三省堂书店推出一项新服务,根据客户喜欢的故事情节编辑制作手塚治虫漫画作品集,然后以册为单位出版。每册为180页~220页,收费为1365日元(约合人民币107元)。据介绍,这种按需印刷是日本漫画行业推出的一个比较创新的做法,能够达到一定的分众目的。但在中国,这种做法暂时恐怕无法学习。

  按需印刷的高成本是制约其在中国市场推广的“命门”,阻止了国内很多出版社把很多图书拿来进行按需印刷。正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所说的:“与传统胶印相比,按需印刷成本高,出版社感到用不起,印刷厂也觉得用不起。”

  为了降低成本,江苏凤凰尝试用卷筒纸印刷方式进行按需印刷。但这又带来一个难题:卷筒纸印刷一起印,如果只需要一本,那成本就高了去了,反而没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一个难题:如果是卷筒纸印刷,能否在按需印刷的基础上实现可变数据印刷?

  秦亚兵介绍,目前江苏凤凰的按需印刷(POD)的生产联线,是从印刷、卷筒纸进去,一直到胶装、成品书出来,中间是无缝连接的。一本起印目前有些困难,但要实现这一步也就是时间的问题。而要在按需印刷生产线上实现可变数据印刷,在印刷到书芯的成型过程可以做到不间断,且在生产过程中只要纸张不需要更换,数据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可以做到生产线上出来的每一本书都不同。就目前情况看,真正做到从印刷到成品书出来实现可变数据印刷,印刷这块没有问题,但后加工部分还需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按需印刷更需企业“量身定制”

  【看点提示】按需印刷的发展模式有多种,可以像江苏凤凰一样,探索规模化生产方式;也可以像上海世纪嘉晋一样,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致力于断版书、绝版书和古籍影印的按需印刷。设备的选择可以很现实,从企业自身需要出发,而不必打提前量,因为数字印刷设备更新速度快。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世纪嘉晋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按需印刷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与江苏凤凰探索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当初他到该企业,最初的印象是“这家企业怎么这么小,所用的设备够不上生产型数字印刷机”。

  然而,这家公司自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存活了两年左右,在按需印刷方面发展得很有特色。当然,发展过程中他们也走过弯路。

  该公司总经理史晓峻说,当初公司成立的最初定位是解决出版社的库存问题,就是在新书首印之后续版时,不再用传统印刷方式来做,而是采用数码印刷。但结果令人失望,按需印刷的高成本与胶印成本悬殊极大,出版社根本不能“容忍”。为了生存,企业的业务定位不得不改变方向,选择以做断版书、绝版书、古籍影印的图书为主,新书样书、个人商务印刷为辅的产品定位。这些书,品种多,数量小,有的只需一两本,或者5本、10本、20本,但足以使企业生存下来。

  在设备的选择上,他们也非常谨慎。考虑到数字印刷设备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不可能像海德堡的机器,使用10年以后还能卖个高价。所以在选择设备的性价比时,他们采用倒推法:即把设备的固定资产、人员的成本、维护和管理成本等都算进去,然后看买哪种设备最合适。

  史晓峻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公司的这种做法,说得好听是谨慎,说得客观是我们很现实,我们一定要计算到这个设备是不是符合我们整个生产成本的要求。”

  经常听到有人议论:“为什么这本书在市面上买不到了?”“为什么这本书绝版了呢,要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是有读者的。”“出版社为什么不再版这本书呢?这么好的书不能让它绝版啊。”

  也有人担心,目前按需印刷成本高,如果因为成本问题,社会不接受按需印刷,且社会上按需印刷的量很小,按需印刷在国内市场还能走下去吗?

  其实,所有这些担心和疑问都大可不必,按需印刷会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按需印刷一定是未来的印刷发展趋势,按需印刷的成本也一定会降下来,而随着社会个性化印刷需求的增长,按需印刷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耗费10年,斥资2.8万亿!为奥运会押上家底的日本,还是难逃一劫 2020年后千万吨箱板瓦楞纸新产能或大批被取消、转移
2018年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包装纸行业集中度较低 人员“就业难“遇企业“招工难“ 矛盾如何化解?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