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送爽的北京,由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报提供媒体支持的“2011医药包装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发布及评价活动暨医药&包装高峰论坛”吸引了业界关注。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信部、卫生部的有关官员,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部分省市医药包装材料检测机构权威专家,以及来自医药包装生产厂家及药品生产企业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共谋药包材行业创新发展大计。
今年2月,中国医药包装协会首次启动医药包装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发布及评价活动。8个月来,37家企业的49个项目通过初审,经专家审评及现场观众打分,共选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10项,优秀奖24项。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正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注册司相关负责人所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对于药包材行业来说,创新如雨后春笋一样,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医药包装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率达11.5%。自2001年施行注册制以来,该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 10年来取得了明显进步。截止到2010年底,共有1500多家生产企业,3200张产品注册证,可生产药品生产所需的90%以上的产品。尤其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包材品种不断增加,并且在功能性和多样性方面有了很大发展。药包材与药品相容性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基础理论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医药包装新产品不断走向市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优的包材企业脱颖而出,在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为药品生产和药品质量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药包材行业整体实力仍然不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不足,质量标准和体系建设仍不健全,行业发展未能得到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与各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组织了这次新产品、新技术评价活动,以期为医药与包装相关的政府部门、检测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包材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据国务院参事、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名誉会长张鹤镛介绍,参加评比和发布的项目均是近年来行业内有代表性的项目,技术先进,涉及面广,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开发和应用,囊括了药包材生产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相信这些项目对药包材行业甚至医药产业都是具有历史推动意义的。”
为腾飞插上翅膀
“虽然医药包装行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医药包装是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直接参与医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共同争取各种扶持鼓励政策。”张鹤镛说,为满足包装需求,制药行业也急需了解医药包装产品和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以便在药品新剂型的研发过程中第一时间了解并采用先进的包装产品和包装技术。
对于众多药包材生产企业而言,行业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无疑是最美好的期待。让业内兴奋的是,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科技创新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其中包括对符合鼓励政策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据悉,工信部即将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为推动医药包装材料的发展而单独设立了相关章节,这在我国医药行业过往的五年规划中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对促进医药包装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个利好消息是,医药包装新产品的注册有望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注册司上述负责人在谈到药包材注册管理时表示,国家局将进一步完善药包材审评、审批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管理,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注册审批速度。
无独有偶,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也制定了《医药包装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行业发展目标:鼓励创新,维护知识产权;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包装新形式,逐步提高产品档次,紧密配合医药行业的发展,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关注人性化包装,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产业结构,使高、中、低端产品布局合理,避免低水平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纲要》还制定出“十二五”期间行业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内容等。
“协会将组织获奖项目向有关政府部门推荐,争取更多政策扶持。同时,行业创新发展也离不开专业媒体的摇旗呐喊,活动结束后,协会将通过中国医药报、《医药&包装》杂志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获奖项目向制药行业宣传和推荐。”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秘书长蔡弘说,今后,新产品发布及评价活动将成为协会常规性活动定期举办,并拟设“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