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书刊印刷企业的现状
1.行业规模
1998年,全国共有两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1182家,其中国家级定点厂346家,省级定点企业836家。两级定点企业共有职工32.34万人,1998年完成工业产值120.24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工业销售产值115.2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户均产值约1000万元,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都不大。
2.行业布局
企业布局分散,分布比较均匀(除部分边远省区外)。中央所属企业80家,其余的1102家分布在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最多的116家,最少的2家,排在前是为的是北京(116家)、山东(83家)、河北(81家)、河南(67家)、江苏(63家)、湖北(52家)、广东(51家)、上海(47家)、湖南(41家)和安徽(39家)。
3.经营情况
在书刊印刷企业中,国家级定点厂的技术水平、整体实力都相对较强,他们的产值和销售收入都占全行业的50%以上。从国家级定点企业的经营情况可大致看出整个行业的经营情况。根据343家国家级定点企业的统计资料,在343家企业中,盈利企业241家,盈利总额5.29亿元;亏损企业102家,亏损面30%,亏损总额1.79意愿。盈亏相抵,净盈利3.5亿元。目前,书刊印刷企业普遍感到日子难过,企业开工不足,企业效益下滑,经营困难。
4.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我国书刊印刷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买方市场逐渐形成。
(2)经济“软着陆”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消费需求疲软。
(3)图书生产与数量、品种扩张的外延性生产向质量、效益提高的内涵性生产转变,图书总印张增长趋缓。
(4)企业自身的经营观念、经营机制、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我国书刊印刷业的发展趋势
书刊印刷业作为国民体系中的一个门类,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同时,技术的飞速变化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深刻的影响。影响我国书刊印刷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拼提高,对图书的消费增加。
(2)知识经济深入人心,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将推动图书的消费;
(3)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版物形态多元化,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数字图书馆等对传统图书的生产造成一定冲击;
(4)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高档化竟会对图书的质量、服务等提出新的要求;
(5)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印刷业广泛应用;
结合以上情况,对我国书刊印刷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是:总量规模扩大,结构调整加快,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改善。
三、发展对策
1.推动资产重组,优化产业布局
我国书刊印刷企业规模小、企业多、力量分散,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应扶持优势企业,鼓励兼并联合,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2.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书刊印刷企业产品品种少、产品相似、结束水平相近,多集中在中低档书刊印刷,生产能力的结构型过剩与结构型短缺并存。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引进新投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引进外资等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3.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我国的书刊印刷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经营机制陈旧,走向市场较晚,因此需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才能使是整个行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4.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生产效率低、成本控制不严,产品质量低、生产周期长,价格和服务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的发展。
5.参与国际竞争,拓展生存空间
书刊印刷业可利用我国劳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承接对外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生存空间,壮大产业实力。
6.政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书刊印刷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是知识生产、存储、传播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政府应在政策上支持书刊印刷业的发展,以提高书刊印刷业的技术水平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