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的国经贸产业(1999)1016号文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协会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中指出,“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完善和落实工商领域协会的职能,是加快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协会的重要内容。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工商领域协会的职能大致分为三类,即为企业服务的职能;自律、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职能;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
通常而言,服务职能和中介职能是一般协会所固有的,而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是工商领域行业协会所特有的和必须具备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涉及加快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本文就行业协会如何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职能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行业管理的必然性
1、什么是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微观经济管理之间的管理层次,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经济管理形式,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为什么要实行行业管理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就是部门管理。企业主要是国有国营,政府通过建立各个专业管理部门,或者把企业分门别类划入相应部门,或者由部门组建企业,并按照行政系列、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这种管理体制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特定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作用日益加强的新形势下,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变化。面对社会化多元化的经济主体,现行部门及其管理的不适应和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行业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国民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具体到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就是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3.行业管理与部门管理的根本区别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是管理体制的基础不同。部门管理体制的基础是政府按照行政级别,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行业管理体制的基础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二是管理对象不同。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具体企业。行业管理对象是整个行业。
三是管理范围不同。部门管理范围是政府部门所属国有企业。行业管理范围是覆盖行业内部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跨部门、跨地区、跨企业所有制的管理。
四是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同。部门管理手段和方法一般都是单纯的行政指令,有时最多下个指导性意见。行业管理手段和方法是一种统筹性、服务性、协调性的管理。
二、加强行业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行业管理与部门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行业管理突破了狭隘的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从行业的全局出发,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优化结构、形成规模经济、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投入产出快速循环等放在优先位置,克服企业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的弊端,有利于全行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行业管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都逐步改变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实行了由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包括行业管理。有的国家虽然不称为行业管理,但实际上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存在行业管理的内容。他们在行业管理上积累一些很好的经验,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之所以
能在近几十年中取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社会对在工业经济管理改革中必须加强行业管理的认识逐步提高,认识到加强行业管理本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从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加强行业管理的可能性
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实现行业管理的前提。如果政府职能不变或很少变化,还是机构林立,职能交叉,政企职责不分,传统的部门管理的格局和管理的内容方法都很难突破,行业管理也就建立不起来。
当前各地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正在全面展开。中央和各地把开展省级机关机构改革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的需要,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指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因此,机构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实现政企分开。
这次机构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因为“不再设置工业、商业、物资管理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其政府职能并入经贸部门”,“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与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这些改革措施,扩大了社会自我调节与管理的空间,客观上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这为行业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形成极好的时机。
四、加强行业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行业管理除了需要形成政府转变职能这一主要外因外,还需要重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1、行业管理改革方向要坚定不移,体制转变要有紧迫感
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改革方向不应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而产生动摇。现在,我国工业的绝大多数行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调节的成份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要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强行业管理。因此,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进一步落实行业管理的职能,决不能把已赋予的行业管理职能收回去,不能发生倒退现象。
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不仅工业、商业、物资等专业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综合经济部门也要转变职能,而职能的转变有赖于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思想转变了,管理内容、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才能转变,才能过渡到新体制上去。因此,政府部门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部门管理、部门经济、各自为政的框框,理顺关系,要为行业管理新体制开道。行业协会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
的思维模式影响下解脱出来,倡导开拓、进取、创新意识,立足有为有位,多办实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协会的工作路子。
3.健全行业管理组织
行业管理组织是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承担者,它主要实施自律性行业管理,并协助和配合政府的行业管理工作。行业协会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行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应该在行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及其工作网络,机构、人员、办公条件等方面要相配套,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工作制度,这是开展和加强行业管理的基本保证。
当然,建立行业协会应注意避免部门分割、交叉重复、分类过细过窄的情况。同时,对现有的行业协会进行必要调整,归并宗旨相同、职能相近和重复交叉的行业协会,逐步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体系。
4、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目前部门管理和行业管理还交织在一起,我们现在进行行业管理只是开始,起点低,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政府变直接管理经济为间接管理经济,行业协会工作方式决不能再沿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只能通过民主协商和协调手段,以服务为宗旨,实行行业自律性管理。
行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统筹、规划、协调、服务。行业管理关键在于创新,要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加大力度,向行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进展,拓宽渠道,强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从而进一步落实行业协会的职责和任务,更好地为企业、行业、政府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行业协会的发展,一靠政府的支持,二靠会员的支持,三靠行业协会本身的工作。只有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承担起历史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职责,使行业管理完全到位,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行业协会一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实行民主办会,规范协会行为。二是要“精兵简政”,优化人员结构,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协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要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协会全体人员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因为协会工作具有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社会工作的三重性,要求负责同志做到“博、专、能”。
6.行业管理要加快规范化和法制化
政府对行业管理的支持是导向,市场化的运作是必然趋势,科学管理是必然要求。目前,全国各有关政府部门对行业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扶植和支持,凡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政府对行业管理的扶植和支持比较多,行业管理开展得比较好。譬如深圳对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已形成了地方性的法规条例,行业管理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对行业管理的扶植和支持要规范化,要形成法规,按法制的要求去做。
综上所述,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是行业协会的关键性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完善和落实,深化了改革内容,拓宽了工作渠道,增强了服务手段,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与自律、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职能的完善和落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当前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机遇,落实并承担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