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占图书成本的一般分析
为了简化分析,笔者只选取图书常用的两种纸张,一种是大多数教材和图书的正文用纸60克双胶纸,一种是封面用纸铜版纸。在时间的选择上以季度为单位(实际上,市场波动时每月的纸张价格都在发生变化),数据来源于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积累(见上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铜版纸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5700元/吨上涨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7200元/吨,不到一年的时间上涨幅度是26.3%;之后又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7300元/吨的最高价下降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5300元/吨,不到半年的时间下降幅度为37.4%。面对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对于一年一次定价的教材和出版周期较长的图书定价,都是非常严峻和尴尬的。换句话说,平面出版业的传统定价机制和纸张的市场定价机制如何衔接,并控制好平面出版物的纸张成本,是出版印刷业转型和改革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便于直观了解图书中的纸张成本,就一本教材(教辅同样)和一本大众图书进行分析(所有价格均为含税价格)。
教材样本:教材为787毫米1092毫米正度16开,正文用60克双胶纸6.5印张,合3.25整张,封面和封底用157克铜版纸,合0.125整张。本教材定价6.5元。
大众图书样本:图书为787毫米×1092毫米正度16开,正文用60克轻型纸19.5印张,合9.75整张,封面和封底用250克铜版纸,合0.125整张,有扉页。本图书定价38元(见表2)。
由测算可知,纸张成本占教材定价的16.18%。考虑到纸张价格的波动和教材定价的刚性,最高比例可达到20%,而最低比例可降到14%左右。考虑到大众图书的扉页一般使用特种纸张如装帧花纸,则纸张成本占图书定价应为9%。纸张成本为刚性成本并且是平面出版物中最大的直接成本,因此控制好纸张成本就可有效控制出版物的投入,提高图书的利润率。
准确预测和判断纸张市场行情和趋势
虽然市场行情谁也无法控制,但纸张市场的行情和发展趋势专业人士是能够把握的。当纸张市场趋紧,价格开始上涨时,出版印刷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提前购买纸张。
如果判断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则应立即与大型纸张经销商(如物资公司)或造纸厂签订合同,明确数量和价格。通过预付定金,锁定比较有利的价格和数量(以3个月或最多半年用量适宜)。如果像2007年下半年月月涨价并且涨幅较大,此时,出版社必须下决心果断买断,甚至全额付款,将纸张存放至经销商或相关印刷厂仓库。因为半年的财务费用远远低于纸张的价格差额。
同样,如果判断纸张市场走软,价格下跌,则可缩短纸张准备期,甚至临到图书印刷前确定纸张,这样可以减少纸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