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印刷价格问题一直是出版印刷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当前,部分地区新工价的出台及其落实前景的不确定性,又使这个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笔者认为,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分析,此议题应当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即何谓合理的印刷价格?印刷价格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怎样促使印刷价格趋向合理化?
印刷价格合理化的判定
出版印刷双方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时的实际或相对合理印刷价格是与价值(绝对或理论合理价格)相等的、是理想化的。但是,这个等值只能体现在某一期间动态的平均状态中。
何谓合理的印刷价格?在印刷市场价格交易的实践中,一般的印刷买家会认为价格偏高,大多数卖方则会觉得价格偏低。在出版印刷双方协商制定印刷工价表的单价时,明智的出版单位会按经济学的理论,要求印刷行业测算加工项目的行业平均成本,以此成本加合理的利润形成单价。
但此成本是不是最佳管理状态下的合理数据?用此方法测算出的单价出版单位能否接受实行?答案是不确定的。即使此单价当时为双方所接受并实行,它就是合理的吗?今后如变动为新的数据,哪个数据更合理?
笔者认为,根据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者的一般劳动。因此,我们可以将合理的价格定义为符合商品价值的价格。笔者建议,亦可赋予其“绝对合理价格”或“理论合理价格”之称谓。具体到印刷价格,应当等于印刷品中凝结的印刷企业加工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
但在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实际成交的印刷价格只能在一定时段内,动态地、无限趋近于价值或在平均水平上等于价值。这种市场实践中的价格,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对合理价格”或“实际价格”。“相对合理价格”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是绝对合理价格在现实中的体现和具化。它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另一定律——商品的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印刷价格的波动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表现和结果;变动的印刷价格——“相对合理价格”或“实际价格”,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的正常状态。
笔者认为,出版印刷双方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时的实际或相对合理印刷价格是与价值(绝对或理论合理价格)相等的、是理想化的。但是这个等值只能体现在某一期间动态的平均状态中。出版印刷双方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既是市场运行的趋势和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印刷企业正当竞争、行业组织进行协调和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印刷价格的形成机制
设立印刷“开工率”这一统计指标。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欧洲,印刷的开工率一般调控在90%以上,美国大致也在85%以上。可以认为,开工率数据与这两个数据接近时的印刷价格就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又怎样判定印刷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与否呢?笔者建议,设立印刷“开工率”(亦可称为印刷“负荷率”)这一统计指标。第一,通过对全部或样本企业数据的收集,得出某次统计期间印刷买家实际购买的印刷品实物数量,可选择或同时以份数、印张(换算为纸张令或直接以令)数为统计单位。
第二,以同样的统计口径,通过对全部或样本企业数据的收集,得出同一统计期间印刷卖家可以提供印刷品实物的最大数值。第三,将上述买家实际购买的印刷品实物数量,除以卖家可以提供印刷品实物的最大数值,其商数就是印刷“开工率”。 比如,经统计,某年,书刊出版单位实际发给北京地区印刷厂的印刷产品所用纸张数量总计为20万令,而同期北京地区印刷厂的最大生产用纸量〔可以设备名义产量打一定合理的折扣(实际平均产量和设备故障等不可避免的停机时间的平均比率)来计算〕为30万令,则某年北京地区印刷的开工率就等于20/30≈67%。
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欧洲,印刷的开工率一般调控在90%以上,美国大致也在85%以上。可以认为,开工率数据与这两个数据接近时的印刷价格就是合理的。
我们也可以探索确定统计发布本国或本地区合理的标准开工率数据,并以某期间实际开工率数据与标准相比较,从而判定印刷价格的合理与否——实际开工率数据接近标准时,印刷价格合理;实际开工率数据低于标准时,印刷价格较低;实际开工率数据高于标准时,印刷价格畸高。
当前,我国出版印刷市场的运行尚欠成熟,一般印刷的总体开工率较低。因此可以判定,一般印刷的价格均低于其应有的价值。
开工率数据更新的频率越高越好,就可以使市场盲目性造成的资源浪费越来越少。要研究采集方法、科学选择、设置被采单位、正确处理数据等。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是成功的关键。
力促印刷开工率趋向合理
政府、行业和企业应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干预、影响市场,以三方面的合力,促使印刷开工率趋于合理。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印刷市场供求关系、印刷价格定会趋于合理,助力印刷行业越做越强。
怎样调整印刷市场供求关系,使开工率趋于合理呢?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当研究这一新的课题,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干预、影响市场,以三方面的合力,促使印刷开工率趋于合理,从而促使印刷价格尽量趋近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