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限塑令”明确规定市内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并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实施后效果明显,但近期,南宁市部分公共经营场所特别是农贸市场内使用超薄塑料袋的现象有所反弹。
为了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6日上午,由南宁市工商局组成的执法组对南宁市麻村综合市场的各经营户进行部分塑料包装物的检查。当日上午,执法人员在麻村综合市场检查了零售业户所销售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发现大部分商家都能使用符合要求的塑料购物袋,但大多采用免费赠送的方式。执法人员当场教育业户,塑料购物袋必须有偿使用,商家不得免费提供。
记者在菜市走访的半个多小时里发现,市场中大多摊位前都挂着有该市场标志的可降解塑料袋,但不少摊主仍在为消费者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记者看到,买菜的市民们都提着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许多蔬菜、瓜果摊前都挂着一捆捆的超薄塑料袋。只要有消费者来挑选,商贩们都会习惯性地给消费者递上塑料袋。市民唐先生说:“这些摊贩们,还有卖菜的大多数还是用着塑料袋。市场里用布袋子的,都是自己备的,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记者走到一家卖青菜的摊点前,询问老板周阿姨是否知道“要有偿使用购物袋”时,她回答说“知道”,“我们也有苦处,要买菜的人付塑料袋的钱,大多都会不愿意。我说要收费,人家扭头就走了。”在这个市场卖了10多年青菜的周阿姨说得有些无奈,她指着一个稍微大些的白色塑料袋告诉记者,“买菜的人都25角钱不会花5毛钱买这种塑料袋。”因此,她还是只能免费提供一次性的超薄塑料袋。
记者随后走访飞凤菜市、友爱农贸菜市等多家农贸市场发现,一些农贸市场虽然挂着可降解塑料袋,但真正使用的仍然是免费超薄塑料袋。对此,不少商户表示主要原因是环保塑料袋收费比较高,很多市民不接受,而一些消费者也认为,环保不能仅由消费者来付钱。
“人人手里提的还都是一次性塑料袋,和以前一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先生向记者反映,与6月份刚开始实施“限塑令”时相比,飞凤菜市的一次性免费超薄塑料袋使用明显反弹。老先生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整治一下。
记者还看到,卖海鲜、肉类的摊主,给顾客盛肉时仍然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像这样为顾客提供这种被明令禁止的免费塑料袋、超薄塑料袋的商家依然屡见不鲜。而当记者购买北京大枣时,摊主二话不说就把大枣装进了一次性塑料袋里。记者在这两个市场调查时还发现,除了一些老年人提着布袋子、大塑料袋来购物之外,多数年轻人用的都是一次性塑料袋。
消费者:有环保袋免费提供就好了
“如果可降解塑料袋能够免费提供就好了,我们肯定愿意用。”一名妇女表示,可降解塑料袋虽然两三角钱一个,但是毕竟觉得有些舍不得,最好规定由商家免费提供。“光强制也不行,最好是能有鼓励的办法,比如说免费提供可降解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的,能减免些税收什么的,我们也愿意。现在我们的环保塑料袋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一名摊主告诉记者,希望主管部门能采取鼓励措施,把环保购物袋的推广做实。
另据记者了解,针对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南宁市工商部门在6月-9月共3个月的时间内,对“限塑令”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包括包装生鲜熟食的塑料袋不得具备提携功能;餐饮企业、书店也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商品零售场所不得接受任何组织和个人免费或有偿提供的来历不明、相关标识不全、图案文字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各类袋制品。
“从消费者来看,大家已经有了这种环保意识。”南宁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科的李科长告诉记者,“只是具体实施起来,市民这么多年用免费塑料袋的习惯还是很难尽快改变。”
工商:重点整治 发现使用超薄塑料袋即予以没收
据了解,近期,南宁市工商部门将会重点整治农贸市场,如发现经营者使用超薄塑料袋,将予以没收。
南宁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科的李科长表示,“限塑令”出发点就是希望通过价格调节引导大家少用一点薄塑料袋,多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厚塑料袋甚至改用环保布袋,从而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也不耐用,如果到处飘曳就会导致白色污染。”
据了解,本次南宁市工商局组成的执法组在对南宁市麻村综合市场的各经营户进行部分塑料包装物的检查中,执法人员针对食品摊和水果蔬菜摊点,专门检查了商家的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执法人员现场没收了涉嫌违规的超薄塑料袋2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