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市场分析 » 正文

食品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26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93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为消费而进行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是造成环境损害的最重要环节,其中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消费的基本项目。控制消费环节尤其是食品消费对环境的损害,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食品的载体—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食品消费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关键部分之一。因此,本文从食品包装角度,针对食品包装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食品包装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表现

    1.过度包装

    包装作为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部分,它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了一定的拓展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表现为商品的包装竞争。伴随着包装观念的加强,一些包装认识上的误区又纷纷出现了,过分包装就是其中十分严重的一种现象。许多企业认为,在商品质量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商品的包装能为商品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商品在市场上的竟争能力。正是因为包装的这些价值,近年来,一些食品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例如中秋月饼。2005年4月份以来,重庆、上海等地先后出台了限制月饼过度包装的地方性法规。7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一[商总局、质检总局四部门联合颁布了对月饼包装等有关事项作出限制的公告。全国各月饼生产厂家纷纷做出回应,推出了减轻月饼包装计划。可是,在市面上我们并不难发现包装精美的月饼。

    2.采用一次性包装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需要方便快餐,也催生了各种方便型食品包装。方便型食品包装的范围很广,从单人份的小包装到系列的套餐,其市场目标是为生活节奏快速的忙碌人士。方便型食品包装具备下列特点:单手可以取用,单人一次吃完,尽量不需要配吃其它食品,也尽量不要烹调。还要免用任何餐具,也不必要求使用餐桌。由于方便型食品生产的目的及其特点,使得企业在食品包装上使用过多的包装材料,尤其是一次性的包装材料,例如合装方便面等。

    3.以试用装促销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企业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接触、沟通,产品促销几乎成了企业向消费者推广、宣传产品的一种基本渠道之一。由于食品的特殊性,食品企业把促销作为拓宽市场、增加市场占有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试用装的食品,吸引目标消费者及部分潜在消费者。固体类的食品通常采用小包装,而液体类的食品通常是以一次性纸杯派发。虽然企业的促销活动并不是频繁进行的,但是如果每一个食品企业都采用这种形式促销,一方肉浪费资源,对环境不利;另一方面不能起到带动消费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1.以企业的经济责任为本位,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由于于对什么是企业的理解不同,中外企业界与理论界对企业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是矛后对认还是相容统一的争沦不休。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古典企业责任观,认为企业的唯一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种现代企业责任观,认为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的第二位目标。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也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一足企业本位责任观,立足于企业的利润来看待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把经济价值作为衡量企业行为的唯一尺度,认为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大,企业对社会贡献也就越大。一种是社会本位责任观,立足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把为社会服务放在第一位,而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二位,强调在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需要、服务社会的前提下,适当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在国内外,自企业产生以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单一目标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日前我闲的食品企业对企业经济责任一与社会责任的认识尚处于企业本位责任观的认识阶段,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的环境责任也没有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

    2.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大

    食品包装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已立法,对“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含再生材料”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德国,制定了多项技术标准,明确了改善环境的基准。欧盟制定的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令已于1994年12月通过,它是针对环境的立法。而我国,早在1980年就制定r食品包装方面的法规标准,综观这些标准,更多的是关于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食品包装执行的还是食品卫生法,尽管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法,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指标来规范食品包装的重复使用、再生利用、废弃等。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和使用仍缺乏有效的管理,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致使个别企业生产和使用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由消费者偏好所引致,忽视包装对消费的指导作用

    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进行选择,独特的食品包装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因此,食品包装是食品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包装设计中,倾向于从消费者的认知、喜好、需求等方面进行考虑。有的食品企业甚至不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的提升,在包装定位L缺乏长远的规划,认为通过花哨的包装就能赢得消费者的暂时信赖,从而摄取高额的商业利润。从某种程度上说,食品包装的设计、材料使用、定位是由消费者的偏好所引致的。实际上,作为食品载体的包装,其功能已不仅是作为容器和保护食品,还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性、易用性、引人注目的广告性、宣传营养功能的知识性及培养消费者节省资源和废物回收的环保性等。这种由消费者偏好引致的食品包装就忽视了包装对消费的指导作用。

    4.经济利益的诱导,以及同类企业的示范效应

    企业的经背活动最终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食品企业也不例外,他们的日的就是让食品卖出去从而获利。卖高档品可以获利,低档品充当高档品,成本更低,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让企业丧失理智的头脑,以高档的包装材料或搭售贵靛物品,从而提高食品的价值食品生产企业很多,其销售的同类食品在市场定价、产品设计方面较容易模仿,相似度很高、消费者只有通过食品包装提供的直观信息,以及企业通过各种以试用品促销宣传活动所传达的信息来选择。如果先行企业没有因为其食品包装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受到物质卜严厉的惩法,必然会助长其他食品企业采取相同或类似方式获利的动机。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环境责任意识

    过去,企业始终被认为是一种纯粹性的经济组织,唯一使命就是生产物质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企业的预期在不断变化,同时企业也日益依赖于社会。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系统,作为一定生产方式的具体承担者,对环境应负有一定的责任。所谓企业的环境责任,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认为,主要是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环境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经济实体,不再仅仅是经济机构,而必须建立和维持更大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巫待企业增强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履行环境责任不仅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还能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

    2.正确定位食品包装

    食品企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放弃食品包装取决于消费者心理的观念,重新进行产品的包装定位,明确其特定食品的目标市场状况及同类产品的运行情况、主要的消费群体、相应的食品包装应该体现的主导精神等,而不是盲目地效仿同类产品的包装策略。在不过分追求包装的前提下加紧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因为只有包装与产品相得益彰,企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能。

    3.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采用绿色包装

    企业营销观念在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之后,20世纪60年代,又产生了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坏,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产生萌芽到形成热潮。可见,绿色营销已成为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在环境保护思潮在全球蔓延的时代,工业化国家通过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高环境标准准人条件为限制进口的手段,食品企业要求生存、发展应该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替代传统的营销思想。随着绿色营销的兴起,以无污染包装为营销策略重要内容的绿色包装也正在兴起。绿色包装是既保证自身性能完好,又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根据绿色包装要符合环境要求的特点,必然要求企业采取减少包装材料、尽可能重复使用包装、使用再生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包装、可降解包装等措施。因此,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采用绿色包装是为食品企业突破绿色壁垒、应对人世挑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仅仅依靠食品企业的道德力量促使企业履行其环境责任,显然是不够的,食品企业的环境责任还需要政府立法加以严格监管,建立健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