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原国家经贸委从1999年起先后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第六号令和三个通知(以下简称“一令三文”).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尽管对“白色污染”的治理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效果并不明显,6年来发泡塑料餐具仍在市场上唱主角。为了深入了解"一令三文”下发以来我国一次性餐具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近期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及广东等地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和政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一次性餐具行业出现的新情况
经调查,"一令三文"下发以后,除了上海市外,各地都取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措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了“白色污染",使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一次性餐具行业也出现了些新的情况:
一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即聚苯乙烯餐具)生产\使用禁而不止.1999年我国聚苯乙烯片材生产线有170多条,具销售量达到160亿只。到2005年,聚苯乙烯片材生产线已到达200多条,餐具年销售量达到280亿只以上.广东省2000年以前有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15家,2004年达到34家。据统计, 目前全国每年一次性餐盒用量为3亿只其中聚苯乙烯餐盒为86亿只,在全国市场上的平均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二是各类替代类产品(即环保餐具)发展步履维艰。在政府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的政策引导下,2000年以前,各方面纷纷投资建设环保餐具(如纸浆模塑餐具、一次性可降解塑料餐具、植物纤维餐具、纸版涂膜餐具等)企业。其中,纸浆模塑餐具企业从1999年的100家左右迅速发展到600家左右。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到2002年,只剩下60多家,产量5亿只,只达到全部生产能力的l/9,销量仅有3.5亿只。广东省2000年有各种环保餐具生产企业16家, 当年生产各类餐具约2.8亿只, 目前只剩5家,2004年的产量约2亿只。
三是一些所谓“环保餐具”质次价高,假冒伪劣餐具充斥市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站住脚,一批生产“环保餐具”的企业采取偷工减料的手法降低成本,致使餐具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渗油、渗水、变形。还有一批企业不顾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制作所谓“环保餐具”的配料中加入CaC03、滑石粉等。这类餐具既不能降解,又不能回收,使用后还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据调查,北京市一次性快餐具每天用量-200多万只,年用量7亿只,目前发泡塑料餐具占20%,符合卫生要求的环保,餐具占2l%,存在质量问题特别是卫生安全性问题的占60%.
二、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再认识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之所以禁而不止, 固然有政府管理机构不落实、执法力度不够、国民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在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各种替代品还不成熟,而一次性发泡餐具拥有性价比和其他方面的明显优势,市场存在大量需求,具有生存的客观条件。
首先,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是安全、卫生的。有关专家已充分论证,发泡聚苯乙烯不存在有毒物质,不会产生使人致癌的二恶英,其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对人体是无害的。 由于技术进步,一些原来可能造成大气臭氧层破坏等问题,现在也基本不存在.
其次,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回收利用来解决。例如,其原料和制品生产工艺用料省、废弃物少、节能、垃圾产生量少。其产品,通过强制回收,可再生造粒,生产硬塑料低档产品、涂料、粘合剂、油漆、建筑材料、包装制品、 日常生活用品等。
最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性价比是目前一次性餐具中最优的。在性能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耐油等主要特点;而一些环保餐具在耐温性、耐水性\耐油性、抗压性、安全卫生性等方面均显不足。在价格方面, 目前的替代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过高,效益低下,不具有竞争优势.如目前一只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市场价为0.06元-0.07元, 而一只环保餐盒的价格平均在0.2元-0.4元。
为此,有关专家和一些省市人大代表也提出,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要从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几个环节全程控制和管理,而不是简单禁止。
在这方面, 国外和我国台湾的实践也值得我们借鉴.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8个州、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等都曾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立法禁用,但实施后发现执行难度大,不能很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有的被解除,有的修改为限用或局部禁用,还有的变成一纸空文。与此同时,他们普遍加强了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如日本、韩国通过立法采回收,使这种餐具目前仍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快餐餐具。
三、上海的做法——走循环经济之路
上海市的做法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一令三文”下发以后,上海市通过调查研究决定,采取堵疏结合的治理模式。他们在2000年颁布了《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的管理原则。市政府赋予市容环卫管理局废弃物管理处统一管理协调权力,从源头抓起,实行“谁污染谁负责”.所有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向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每生产一只餐盒要交3分钱回收处置费。其中,1.5分支付给从事回收的个人或单位;0.5分支付给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物处置企业补贴;0.5分支付给管理和执行等有关单位补贴;0,5分支付给回收系统中的运输费。在此基础上,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包括管理网络、执法网络、回收利用网络和资金管理网络在.内的管理系统。上海市充分发挥了 “3分钱”的激励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一次性塑料餐盒废弃物的回收、 中转、运输和处置利用。
这一治理办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无论是禁止还是非禁止地区, “白色污染”都已基本解决.《办法》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回收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过ll亿只,再生造粒3687吨,用于硬塑料产品的原料。 目前,这一原料供不应求,为国家经济建设节约了大量的石油。
上海市的做法为我们加强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经验。同时,从技术上讲,我国对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已经比较成熟,设备也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如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企业,不仅解决了废弃塑料餐盒的再资源化问题,而且成功解决了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废弃物油渍难清洗和清洗废水的再利用问题.
四、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综合治理“白色污染”.针对近年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使用禁而不止的现实情况,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和专家意见,认真总结“6号令”发布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经验与教训,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将其纳入有效的管理轨道,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治理费用征收,加大回收利用的治理力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污染。逐步推广上海市的经验和做法,允许各地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全面回收与部分禁止相结合的办法,各种产品共同发展,共同竞争,不搞“一刀切”。
第二,加强立法和执法,把一次性餐具行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抓紧制定一次性餐具的生产、使用及其废弃物污染处置的管理法规及实施细则。学习国外经验,将一次性餐具废弃物列入严控废物名录,并通过立法实施强制回收措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对生产企业强制质量认证,颁发生产许可证。政府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质次价高和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次性餐具的打击力度。
第三,加大对一次性环保餐具的政策支持。国家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支持和引导一次性环保餐具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力度支持技术含量高、能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新型环保餐具的研发、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 国家和地方财政对一次性餐具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用水及废水处理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一次性餐具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回收网络。政府要加强对一次性餐具行业的组织领导, 明确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并授权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协调一次性餐具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有关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要按产能交纳回收处置费,用于废弃物的回收、运输、处置、管理。行业协会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协,助做好回收利用工作
(本室信息司张昌彩 北京循环经济研究院李沛生)
信息来源:国务院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