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是一类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浓郁人情味”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其自身醇厚的艺术语言,活泼多彩的表现形式,给机械时代的人们以心灵的抚慰,让人们怀念起乡土的温暖,重新燃起对家园故土的眷恋。
喜庆、热烈的色彩,幽默、夸张的造型,獐般天真的“环形透视”,都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洋溢着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在那多姿多彩的图像背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淳朴、粲然的古风。
民间美术的表现技法质朴无华,对于现代美术工作者有着深深的启示。现代设计就经常从民间美术造型中借鉴、激发灵感。比如“兔儿爷”这一形象,本是旧时中秋节小儿喜爱的玩物,取意“月宫里的白兔”,于北京中秋闹市出售。不仅有“兔儿爷”,还有“兔儿奶奶”,好像有了灶王爷,就有灶王奶奶一样,人情味更浓了。这对亲切、可爱的老人就像当家的长辈一样,给人以无尽的温暖。现代月饼包装,采用的往往都是月亮、鲜花等意象,寓意“花好月圆”,我们如果将“兔儿爷”、“兔儿奶奶”用到中秋月饼的包装上,想必也是别具情趣的。
虽然民间美术的造型亲切可爱,但是却不能适用。因为民间美术的造型大都包含一定的隐喻性,有时还是很严肃的,必须先深刻理解其含义才能正确运用,否则就要闹笑话。比如“阴阳鱼”、“葫芦”、“抓髻娃娃”等形象,就是民间“阴阳相交化生万物,万物永生不息”观念的产物,包含对生命生殖的崇拜。而这些象征意义,是很严格的,稍不对味,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民间的造物思想和造物行为,也能为今天的艺术理念作出启示。比如民间有将破布裱糊成“衬子”以实现材料再生的做法,这种“糊衬”可以是做鞋底的最佳材料,还可以成为有一定刚性的衣物衬里。浆裱衣料的习俗甚至有更为古老的历史源流,今天日本衣俗中还保留着每年将和服拆开展平,将衣料浆裱如新的做法。
源远流长的生活习俗露出古代东方文化的浓浓气息,甚至激起了当代设计师的创作灵感。1993年意大利米兰的一位家具设计师用类似于东方“糊衬”工艺的手法,将收集来的破布料用现代粘合工艺加工成可以与坐者体型相适合的时尚坐椅,从而一举获得当年度家具创新设计金奖,民间生活中古老的工艺传统跨越时间的界限在现代设计中重现魅力。
民间生活传统中的惜物与用物习俗中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创造性总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与资源环境天衣无缝的结合,从而形成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方法与工艺,和今天所强调的“非物质主义设计”精神相吻合。
如果我们能在现代艺术实践中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必将打动人心。无论在古远的年代还是科技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民间美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特别对于美术爱好者而言,简直就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宝库,一枚熠熠生辉的“活化石”。
考察一种民间艺术——木头工艺玩具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谈论我们的民间工艺,是作一番感情上的凭吊呢?还是弄一个理论性的总结?我想只说哪一方面都会片面,因为民间艺术品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是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我曾认为自己幼时没有见过多少民间工艺品,当更留心的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间时,发现一直有那么一些民间工艺品默默的忧伤的存在着。发现一家小店,坐落在繁华的商业街的角落,店内有色彩缤纷的木头玩具,数字火车、木头魔方,甚至过家家用的瓜果蔬菜。两米见方的小店,却吸引了很多打此经过的顾客。
木头玩具历经时代变迁却依旧存在并散发光彩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有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工艺,由朴素到浪漫的情怀。孩子的心总是朴素的,简单的,向往着阳光和色彩,有着木头芬芳的玩具也许更能给予他们一颗温柔的心吧。这是情感的引导,也是商家的卖点。
在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和消费者品味的提高,消费者日益看重商品对于自己情感,心理上的满足,而不仅仅是量和质的满足。这些乖巧可爱的木头玩具,不由的让人心动,打开荷包,买下并不昂贵的它们。(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