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样品溶液的制备及测定
将药丸研细,精确称取约400 mg于10 ml具塞玻管中,再准确加入内标溶液3 ml,振摇15秒后在离心机上分离,分出的上层清液转入一具塞容量瓶中备用。另加5 ml蒸馏水于上述含沉淀的玻管中,于40℃水浴上加热15分钟,再精确加入内标溶液3 ml,振摇15秒后,离心分离,分出的上层清液也转入上述容量瓶中备用。最后再精确加入内标溶液3 ml于含沉淀玻管中,同法萃取后将分出的上层清液与前两次的合并得样品溶液。精确吸取1 ul样品溶液作气相色谱分析。气相色谱图如图2:冰片的右旋峰、左旋峰、内标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4.20 min、4.59 min、5.32 min。
图2 气相色谱图
而文献[1]的气相色谱图中:冰片的右旋峰、左旋峰、内标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32 min、14.20 min、19.89 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冰片(2—莰醇)的极性,如选择文献中的中等极性柱(固定液为)PEG-20M或PEG-2M,则冰片与固定液的相互作用较大,因此在柱中滞留的时间长,从而使分析时间较长。本文改用固定液为OV-101的弱极性柱,可使冰片在进样4分钟之后即可出峰,比文献提前了8分钟,并且冰片的左、右旋峰能完全分离,证明柱分离效果良好。
2.2 内标的选择:
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在1.1测试条件下,正十二烷出峰时间为5.30 min左右,与冰片峰相隔最近,而正十四烷、正十七烷出峰时间均为6分钟以上,因此正十二烷出峰位置最佳,不仅能与冰片峰完全分离,而且与冰片峰最接近,是理想的内标物。
2.3 回收率的测定
在1.3所制备的样品溶液(含内标)中,精确加入一定量的纯冰片,溶解后摇匀,准确取1 ul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列于表2:
表2 冰片的回收率测定值
次数
项目
冰片加入量(mg)
实际测得量(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1
21.01
20.81
99.1
99.0
2
22.33
21.82
97.7
3
20.72
20.96
101.1
4
19.87
19.51
98.1
从回收率数据看,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2.4 精密度的测定
将药丸研细,精确称取约400 mg,用1.3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1.1测试条件测定五次。五次测得的冰片含量如表3:
表3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平均值 (mg)
标准偏差
冰片含量(mg)
48.35
48.03
48.51
47.47
47.93
48.06
0.4039
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3 结 论
从绘制的标准曲线以及回收率和精密度数据来看,本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而且快速、实用,完全能够满足厂家对中成药中冰片含量分析的要求。
作者/吕晴 贵州工业大学理化分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