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
在二维中,将文字与字体的设计,插图或图形的创意,文字与插图的编排这三种设计元素或手段综合运用,通过人的视觉感官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是现代人对平面设计这一名词作的基本定义。平面设计也就是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业时代的到来,大规模机器印刷方式的开始,展开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序幕。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和可以暂时做出肯定的,就是从甲骨文时代开始,中国古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才显露出它自己明显的特征和形态,和它的实用领域。
有如前所述,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在使用这些具有神秘的图腾、象征、装饰意义和用来记录重大事件的符号与原始文字工具时,史前的"艺术家"们(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难道没有对怎样才能更美观,而且能更准确的记录和传达自己的思想产生过任何想法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美的形式的追求,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而且这种追求也作为文明的一部分,伴随着审美观念的成熟被继承和发展着。从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渐渐对器物表面上的纹样与符号的排列组合讲究起来了。"艺术家"们在出于实用目的为主的刻画过程中,积累了在平面中纹样与符号排列组合的经验。从对"中国三大古文字遗存"(甲骨文、简帛和封泥)和青铜器、陶文的发现和研究中,可以看到基于对这种经验继承而表现出的应用风格。
目前可以发现的,系统的汉字的使用是从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的刻划书写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和模式,自上而下阅读的文字列,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写,是甲骨文的基本版面格式。详细地描述应该是:"在甲骨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的部分,由外向里读,……另一种是龟腹甲中缝两边的文字,皆由里向外刻……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6](P12)。甲骨文可以至少被看作是上古时代出于用于占卜需要的,自觉的字体设计和文字编排作品。无论这种编排带有何种神秘意味,我认为都已经具备了平面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即字体的设计和文字的编排,时而在个别卜骨上还有线条绘画与甲骨文同时被编排在一个版面内使用的情况。甲骨上的书写与刻划,已经开启了中国平面设计的序幕,是中国古代平面设计意识外化形式的初期表现。
从甲骨文开始越来越多的对汉字字体所作的设计改进,以及越来越频繁使用的文字的编排和插图的采用,表明中国人对平面中文字与图案的编排形式的追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的独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平面设计的意识和相应的方法,这些都显示出平面设计的雏形。王受之先生甚至认为,甲骨文和商周两代的青铜文(金文),都是人类最早的平面设计作品了。
在考古学已经发现的文物中,最早的将汉字、图画有意识的编排在一定的平面之中,使之传达一定的信息的物品,就可以暂时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了。
前面提到的个别甲骨文版面,虽然可以说已经有了平面设计意识,但并不成熟。现在可以发现中国人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平面设计作品,我认为应该是简帛书莫属了。目前为止,存世的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一件帛书实物是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它看上去就像我们现在的配有插图的十二星座占卜书。帛书上代表十二个月的十二个神灵的造型设计奇特,辅助文字与插图排列有章。汉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彗星和其他星相的插图下纵向排列着说明文字,插图与文字的编排井然有序。汉《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等书简上的图文编排更加成熟,规整有秩。其中《博局占》中的文字和图形编排甚至类似于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常用的"网格体系"(Grid Systems)法则。中国人对文字的设计、图形的创意和图文在二维空间中的综合编排,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也是中国人最先将这一艺术形式确定下来,并把它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受之先生说:"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印刷技术产生的国家--中国,是奠定平面设计基础的国度"。[7](P14)不仅是印刷技术,我认为造纸技术也是这一基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从《金刚经》到《本草纲目》等线装书籍,是中国古代平面设计与印刷术结合的典型代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