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许多中药材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日本科学家宏末等人曾对24种中药材进行了抗氧化性能研究,发现甘草、丁香的水、醇、乙醚萃取物均大于 BHA的抗氧化能力;苞术、生姜的醇溶物与陈皮的乙醚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也超过BHA;另外,还有人发现山豆根、乳香中含有抗氧化物质;有人曾用蔷薇果、菊苣的石油醚萃取物来延长猪油的安全贮藏期。
6.茶多酚类抗氧化剂。从茶叶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含有4种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表儿茶素。它的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E、维生素C、BHT、BHA强好几倍。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了茶多酚的商品化生产。
7.糖醇类抗氧化剂。糖类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单糖类、双糖类、三糖类、四糖类等,但均为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中五碳糖和六碳糖单糖促进氧化;双糖略有抗氧化作用;果糖有明显的抗氧化使用;糖醇则具有显著的强抗氧化能力。因此食品中广泛使用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作抗氧化剂。木糖醇也是抗氧化剂,而且它和维生素E在抗氧化方面有协同增效作用。
8.氨基酸和二肽类。氨基酸如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等都能与金属离子螯合,所以它们是良好的辅助抗氧化剂。
实验证明,色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对食品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含硫氨基酸有良好的抗氧效果。碱性氨基酸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化合,可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近年来,食品科研人员发现,丙氨酸末端为N(氮)的9种二肽比其中任何单一氨基酸的抗氧化能力都要强。其中尤以丙氨酸-组氨酸、丙氨酸-酪氨酸、丙氨酸-色氨酸3种二肽抗氧化能力比较显著,因而值得大力推广。
品质改良剂的应用
聚磷酸盐可以增加饮料的抗氧化性
一般食品组织中均含有天然的微量金属,也由于加工过程中受加工用水、或受加工设备的影响存在有微量的金属(如铜、铁等)。这些金属都是果蔬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的催化剂,也是油脂氧化酸败;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麦素等)氧化褪色的催化剂。用聚磷酸盐处理可以使金属离子与它发生络合作用,形成可络性络合物,从而抑制了金属离子活性、降低金属离子催化能力,以达到防止维生素C、油脂、色素等因氧化而造成饮料品质的降低。
果蔬汁中有时使用较多的色素,这种色素的色调变化原因很多,尤其是甜瓜、葡萄等果汁使用绿色的人工色素、色调变化更为明显。这与金属离子媒介引起色调变化者俱多,添加聚磷酸盐,封锁金属离子的活动,几乎能防止色调变化。
聚磷酸盐可以提高分散性和乳化性
聚磷酸盐是亲水性胶体,它可吸附不溶性物质或被附着不溶性物质表面,使中性电荷的粒子成为带电荷状态,提高悬浮物的分散性。从而可以防止出现沉淀,在果汁和啤酒中添加聚磷酸盐可以防止浑浊和形成沉淀。
除此以外,聚磷酸盐还可以促进蔗糖的转化以提高其甜度,相应地可以减少蔗糖的用量。适用于水果糖渍罐头、糖浆、酱类、糕点等加工。聚磷酸钠还可以改进果冻的透明度,而不致影响凝胶的强度;用聚三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处理苹果、山植及柑桔类的果桨,可以与果胶中存在的钙质结一合,便于果胶质的提取;用磷酸钙处理蕃茄还可以使蕃茄罐头组织硬度增加。
聚磷酸盐能增加炼乳的热稳定性
正常炼乳经过合理的预热和灭菌的处理是不会发生凝固,只有加热到136-150℃时才开始有凝固。但是有时炼乳的热稳定性较低,在加热到120℃-130℃或更低温度,就会出现凝固。如在热咖啡中加入炼乳会生成羽毛状的凝固物,这是炼乳经常出现的一种缺陷。
炼乳的热稳定性与盐类平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钙、镁与磷酸、碳酸、柠檬酸盐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其热稳定性高,加热不会凝固。如果钙、镁过剩,或pH值较低,破坏了炼乳中无机盐的平衡,使钙、镁从胶体状态转变为可络性状态,从而使钙、镁与酪蛋白结合成不溶性的钙、镁酪蛋白。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可调节盐类的平衡,同时具有缓冲PH的作用。
因此,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可以调节炼乳中盐类平衡,并可抑制炼乳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pH变化,从而可以提高炼乳的热稳定性。
聚磷酸盐能防止香精氧化、变败
香精通常是溶解于乙醇中果香精油、醋、乙醛等,尤其是水果精油中含有菇与金属离子作用易引起氧化变败,所以柠檬香精油特别容易变质,可是使用磷酸盐封锁金属离子活动,香精几乎不引起变质,达到品质长期保持稳定的目的。
对于抗氧化剂以及品质改良剂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尤其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进一步开发, 将会对饮料工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