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下面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有怎样的选择:面对开了盖的白酒和红葡萄酒(以下简称红酒)各一瓶,你会选择让哪一瓶存放的时间长一些?被问到的周围的崩友们基本都会选择先喝光红酒,因为他们认为红酒开盖时间长了会变质;而一位外国友人说他会选择喝白酒,因为酒精含量大的开瓶后挥发得快。哪一种更科学先暂且不说,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可能是决定第一反映的直接原因。
前一段看到报纸上讨论利乐包包装白酒,好像就面临着一个在理论上可以操作,然而实际市场预期难度又很大的问题,开拓顾客能够接受的市场,将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酒文化传统,仅以所谓的如“面目一新”和“价格低廉”等来改变习惯的购买、欣赏、审美的方式和心理观念,应该是十分困难的。还是回到第一段的问题,面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原有习惯,在尽量不打破的基础上是不是可以交流互换,从而开拓新的市场?在此,笔者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和感兴趣的人一同探讨。
想法的来源是一篇健康专家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鉴于现在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越来越年轻化的现象,国内的普通家庭应当适当的喝一点葡萄酒或葡萄汁,尤其是红酒(每天的用量在50~100ml之间)。因为红葡萄的皮上有一种叫做“逆转醇”的物质,属于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预防心脏病、软化血管和预防衰老。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人在喝酒上逐渐向低度、适量、利于健康发展。白酒市场上由38°以下的低度酒占市场主导地位就是一个例证。而葡萄酒在中国,除去宴会等场合,还停留在非日常消费阶段。
如果利用利乐包的纸制品盒灌装红酒或葡萄汁,利用人们注重健康又乐于饮酒的特点,借助定量低(250ml容量)、价格廉等与牛奶类似的优势,把红酒更多地推向普通大众,在考虑饮酒理念的同时占有新的包装市场,会不会是一条新的双赢路?
同样的问题对白酒也是如此,与其一味的强打国内的自户白销,是否可以借助利乐包的方式把国内的由酒推向外面的世界,国外消费者对于利乐包白酒的接受能力是不是要强于国内?由于笔者不熟悉国外酒业和相关的情况,在此不敢妄言。我只是觉得,无论采用哪一种包装方式,既要注重符合消费者的习惯,又要兼顾环保,这应成为一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