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系本科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思路 在国家高等教育体制调整的宏观背景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1999年11月整体并入清华大学,改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由此揭开了学院教学改革的序幕。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对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体系进行重点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材的需求、美术学院的总体教改思路和工业设计系学科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我系教学体系调整方案。该方案几易其稿,经反复讨论后基本确定下来,将从2001级开始具体贯彻实施,并通过今后连续几年的调整充实使之完善。
这次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顺学科关系、建立以工业设计学科为基础的教学体系结构 自90年代初起我院共实行了长达10年的两年制基础部教学制度。其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想法具有进步意义,但是由于未能认真研究什么是工艺美院各专业的基础,以及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如何衔接等问题,使得基础部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万金油式的基础教育,与后两年专业系的教学体系脱节。后来虽然在基础部采取了按专业特点分学群设课、专业系负责第三学期(二年级下学期)课程安排等改进措施,但是未能根本改变课程体系割裂的局面。对于我系来讲,只能把少量必补的工业设计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勉强塞进后两年,使得我系原来实施的教学体系无法实施,产品设计和展示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没有机会接受共同的工业设计基础教育。学院并入清华以后,取消了反映问题较多的基础部制度,改为设定一定量的院定必修课制度,使得我系可以重新按照工业设计的教学规律安排课程体系结构。具体措施如下: 强化工业设计作为各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的作用,各专业均接受共同的工业设计基础课程训练。经调整后的课时比例为系定专业公共课(504课时)与专业课(556课时)课时接近,保证了工业设计共同课程的强度。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我系把工业设计的基础课程整理为“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工程”和“工业设计理论”四个课程群,构成了从基础知识、思维方法、造型能力到操作技能的几方面学科基础训练体系。http://dolcn.com
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宽专业方向 信息社会新的问题给工业设计带来新的应用领域,设计教育也应该及时地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拓宽专业领域。在学院总体学科布局的指导下,我系正在与美院其它相关专业和清华大学相关学科单位合作建立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横跨工业设计、传播学、数字媒体等学科的专门设计人材。现正在以985科研课题的形式进行前期研究,计划在成熟后即开始招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我系将与清华大学汽车系共建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该专业将参考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同类院校的教学体系,结合我国国情逐步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压缩学时、改变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000年以前我院本科四年课时共达4200学时左右,大大高于国际国内通常的四年制本科学时数。过高的学时数使得学生在就学期间忙于上课和完成作业,无暇顾及课程之外的东西,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不利。这次教改根据学院的要求,在不减少课程门数和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将课时大幅度压缩到2500学时左右,并将以前单一的单元制授课方式调整为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单元制、交叉制、导师咨询制和提供课程平台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授课方式。调整以后将保证每周有一天没有专业课,学生可以用来完成作业、外出调研、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展览等课外活动。改为交叉授课制后,对教学计划的完备程度,教学过程的组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系下一步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4、根据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需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体系化课程结构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国际高等教育早已实行的方式,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也在试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在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自主调配学习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高等教育适应目前迅速多变的外部社会的有效措施。我院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从2001级开始推行学分制和最长六年的向后弹性学制。今后学生可以在履行必要的手续后申请中途休学。http://dolcn.com 我系一向强调教学体系的重要性,认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与工作方法的系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系的多数课程追求相互之间的延续性和支撑关系。但在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后,如何即能满足体系性教学带来的知识结构完整、基本素质得到保证的优点,又能发挥开放式教学带来的人材规格多元化的特点将成为今后教学设计与管理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二年级以后的每个学期形成一个以几个基础课程围绕一个设计课程构成的课程循环(暂称为“课程环”)。每个课程环内形成相互支撑的小系统,重点解决一个层次的设计问题。课程环从低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不同课程环之间的课程保留一定重复内容。这种方式把四年总的课程系统分解成数个相对完整的小系统。学生读完一个学期,就能获得解决该层次的设计问题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和能力。 2)主要的体系化教学内容在前三年内基本解决。第四年从“自选课题设计”开始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具体方式可能有:1)进入项目组参与科研课题研究;2)与国内外院校机构开展合作课程;3)提前进入毕业设计;4)直接进入硕士课程的前期阶段(在直升硕士的体制成熟后);5)试验性课程。 准备采取的其它开放性措施还有:建立完善兼职教授制度,把国内外最好的教师请上讲台。建立完善课程交流制度,把国内外有特色的课程请到我院。通过上述努力建立一套充分开放灵活,又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使我们培养 的人材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综合要求。
二、改革后的工业设计系课程体系介绍
1、关于工业设计教育的主导思想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工业设计的定义与学科范围的讨论重新成为热门话题。一些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非物质设计等概念。我们认为这些对工业设计意义的探讨会有助于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理念向更本质的层次升华。 我系一向坚持工业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对象无定论和手段无定论的教育思想,无论我们要处理的对象是硬件还是软件、是形态还是界面、是个体还是系统、是产品还是方式、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条件允许的方式组织资源,并以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至今我们仍然坚持这种思想是工业设计教育的本质。掌握了这个本质就不会因为对象的变化而不知所措。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中我们也是以这种思想作为主要依据。
2、关于工业设计的人材规格 说清工业设计的人材规格就象要说清万花筒是什么颜色那样没有意义。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工业设计人材决不是一个两个、甚至十个八个规格,而是根本没有规格。但作为一个有限条件下的设计教育的目标,我个人倾向于要同时重视以下两个层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熟练的基本职业技能:这一能力关系到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胜任一般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可能包括处理与组织基本设计要素(功能、形态、色彩、材料、结构、工艺、人机等)的能力,快速、达意、有感染力的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图面、模型、文字、语言、多媒体等)。这些能力不一定能成为衡量设计者水平的全部指标,但确是决定就业者是否还有机会进一步展现能力的指标。 2)创造性地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样的人材是高等设计教育应当追求的重点,但我认为这方面的能力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是第一口馒头和最后一口馒头的关系。与前者不同的是,这一层次的能力更抽象也更难具体描述,但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很有创造力、很有理解力和洞察力、感觉很敏锐、知识结构丰富而且很实用、很会做事、很有进取心。 我个人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前者是合格的设计劳动力,是精心修剪的花草,完全可以靠严密组织的教学系统训练出来。而后者是高级设计人材,是参天大树,只能在适当的环境下自然天成。而学校的作用是提供无数棵健康茁壮的树苗。
3、关于课程命名 工业设计师的知识和技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对课程的认识最好能抽象到目的的高度才不会失去方向。例如手绘效果图原是工业设计师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在数字技术日趋发展的今天正在逐渐被电脑渲染技法替代。因此在我们以更能表达其本质含义的“平面设计表达“命名本课程。我系新的课程体系中尽可能摈弃了以表现形式和处理对象命名课程的方法,改以以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规律命名。
4、关于工业设计系基础课程体系http://dolcn.com 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把工业设计系的基础课程(专业公共课)按照课程规律归并为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工程(制造技术)、工业设计理论以及计算机与多媒体等五个相互迭加的横向基础课程群(后因技术原因把计算机与多媒体归入专业课的范围)。横向基础课程群服务于已经开设和将要开设的所有专业方向,与专业课形成纵横交叉的课程结构。 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 包括透视与结构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和造型基础三门课程,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解决造型观念问题。其中造型基础是我系积十几年的基础教学经验发展的课程,教会学生在处理形态问题时考虑材料、构造、功能等因素。使学生从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形态创造观,有助于与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 2)工业设计表达课程群 工业设计表达课程群是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技能和学会如何组合资源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课程。具体包括平面设计表达(原来的设计速写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