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引发的社会面貌和思想观念动荡、变革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充满各种的选择,在多重刺激下我们的感觉有麻木和失控的趋势,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对于我们的未来意为着许多东西,时代赋予这一学科和这一学科的教育以丰富的内涵与重大的责任。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身处十多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又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国际竞争与融合,每个从事这项教育的工作者都应有理性的分析和务实的思考。在工作中许多现象都应是我们洞察的对象和要面对的问题。 设计院校面对社会与市场的压力,应明确教学重点和自身位置。
对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来说,越是“边缘领域”越应有清晰明确研究与工作的方向,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带有责任的思考和积极有效的工作就尤为重要。 从设计服务与设计教育的关系来看,处于市场竞争的设计服务工作是一个以商业目的为核心的复杂、繁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劳动过程,从工作性质上看,它的终极目标是相对清晰和明确的——获取经济利益。设计教育领域在这一点上要面临的东西则不那么单纯了,要考虑和贯穿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市场需求、教学机制、授业解惑、科研成果等等,而她的未来轮廓也不那么清晰,能带着责任与热情长期面对这些问题努力工作对设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应该做好,而又并不那么容易的事。
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有成熟运转机制的教育,需要有不骄不躁的教育态度和开拓性的科研目标。 透彻认识市场需求,培养设计服务人才。 对于从事教学的艺术设计院校或科系来说,有社会风气、市场压力的影响,并且此学科又较强调实践性,往往有重目的轻过程的一些倾向,但冷静分析,审视自我,应该有这样的结论,首先我们是教学机构,有特有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过程,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倒向市场,市场行情是一种表象、显性的东西,而教育培养工作需要有相当的预见和分析过程作为前提,所以设计教育相对于市场的独立思考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设计教育面对社会面对市场不能仅仅肤浅的成为专业技能的“培训中心”,而还要对市场进行透视,对学生专业设计技能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把设计实践现象放在设计基础教学上进行映射思考,创造新的更有涵盖力教学法。 方法教育应紧密融合于技能教学,否则“方法”将是干枯无力的。 设计教育对未来设计从业人员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目前仍有许多设计师是在工作和市场中长期磨练成长出来的,而对于个人来说,从实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本看这种成长过程的风险与代价是巨大的,艺术设计教育系统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对于培养设计人才的效率和效益是有责任的,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是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关键。看清这一点,我们的工作重点和紧迫感将清晰的显露出来。 培养面积扩大,教学的有效范围缩小,质量不够,研究的深度与前瞻性不够,已是很明显的问题。
市场对设计创意劳动的需求是无止尽的,而设计创意劳动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方法的运用,这是表现形式或操作技法无法简单涵盖的东西,形式和技法是相对固定的,但方式、方法可以融化于各种事物或领域,实际情况中,形式与技法的教育占据了我们教学的较大比重,而且由于投入的不足,形式与技法的教学内容也相对单一、匮乏,而要知道学生是“无辜”的。
未来市场的全球化,外来设计对中国的影响是无疑的,而且已经能够看到,对设计教育界是工作的压力也是学习的机遇,但操之过急紧抓陈旧的技能教学,大声疾呼“方法教育”只能是一种声嘶力竭的无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教学条件不尽人意的现状下,解决问题的施力点就只能集中在教学第一线,教师分析和思考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通过技能操作归纳、体现方法,体现思维方式。对于本来就倾向感性思维的艺术类学生,仅灌输“精辟”的方法论往往很难有实际的效果。专业设计课程中促成体验操作和交流启发应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教条的灌输应留给图书馆。
充分认识当今教育的“消费性”。 从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几乎全部为国家投入,是国家给学生机会读书,现在逐渐转向收费教育,可供选择的学校也多了,也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艺术设计教育,教育从福利转向为一种消费。作为消费的话,那么消费者就可以有直接的权利和要求,这种权利和要求体现为积聚发展潜力和解决就业问题。 几乎所有设计教育领域的人都了解,许多设计学生在专业素质尚未健全,缺乏操作能力时就已经跌跌冲冲的走向了市场,十分急切的想一步跨向终极目标(当然有些是抱有好奇的心理,作为尝试),从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设计实践的行业精英与操作能手不可能都在高校的教学力量中,但前面我们也谈过学院不能光是职业技能的“培训中心”,它应是重启发重方法的系统培养基地,以科学的过程培养出有“后劲”的人才。实践锻炼需要有真实的市场背景,学校是难以模拟的,也没有必要模拟,就业经验的磨练应该更多的留给走向社会岗位的具体工作,学习与工作从本质上是不同的阶段,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但毕竟是不同的。当然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制的安排应与专业市场的就业情况相一致,否则,学生过早的对于就业适应性的担忧会导致他们越来越早的倒向市场,局限了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 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未来的社会价值,对于他们形成学习动力,选择学习重点有重大作用。
对于艺术设计学生确定未来自身社会价值这个问题在他们的学习目的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艺术类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不管成熟与否大多都有一套很个性理想,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设计学生的目的太过浅薄,当选择设计学院就读时,他们决定成为设计师,(有些是父母意愿导致)同时接受设计的训练,但事实上对设计这件事却得过且过,缺乏应有的热忱和努力。就教师来说,在点滴间启示、培养他们对设计与生活,学习与人生的周遭的动机、热忱与渴望,激发他们的感觉和创造力,使“花瓣”先开大,开足,是我们的职责。 在进入高校后学习的自主空间扩大,自我约束不够的学生会形成恶性循环: 入学前 a.对职业的向往 b.对专业学习过程的向往 入学后 a.自我约束力不够 b.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有序安排 c.主要学习精力无意中转移向了其他方面,缺乏思考的主动性 d.寻求所谓的“直接动力”(来自市场实践领域利益因素的负面刺激,使其把市场的表象与学校学习过程作肤浅的对比。) 进入设计岗位 a.基础技能积累不足 b.面对竞争缺乏信心 c.迟到的自我检讨 d.只能在社会磨练中“补习” e.毅力不强,导致麻木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不要过分强调设计服务与艺术表现的差异,但对高年级的学生,要使其懂得使用大众符号和使用精英符号在实践中的差异。
学生刚进入专业院校,对他们所学课程的作用以及课程的前后关联在认识上不够成熟,作为教师应有意识的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并强调基础教学的预备意义,让其带着浓厚兴趣,主动的去奠定扎实的专业功底。在这一时期,教师不一定要过分强调设计服务与艺术表现的差异,以免学生在认识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形成偏激的观点,反而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但对高年级的学生,要使其懂得设计实务的具体问题和现实利益的存在,强调设计过程的功能要求与适应性,强调设计工作的服务素质。
向他们提示使用大众符号和使用精英符号在实践中的差异,逐渐改变他们处理事物时的稚嫩状态,为专业创作和工作进行有步骤的过度,这也是对当今就业形势的积极应对。 艺术设计教师在市场与学生之间,应有较强角色转换意识,把握得当。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还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设计教师的角色问题,由于专业的特点,设计教师往往需要担任两种角色,面对市场,他们是设计师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设计劳动者或经营者,如此,在市场与学生之间,应有角色转换意识,把握要得当,因为在市场中从事的是具体操做,得出的结论是实用的,但也往往有局限,学校教育则需要有一定高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何况众多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不同发展的可能性,决不能以局部理论或偏激观点来灌输于他们,市场现象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上过分的实用主义,很可能造成学生将来面对新环境时的手足无措,那对于教育者将是一种罪过。既是担任两种角色,就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行为,给学生选择的方法和空间,而具体经验很多时候只能属于个人,有参考价值,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同行,难道不是吗? 对课题作业的约束条件进行精心设计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在教学中,不要过分用市场实践与教师的个人经验来局限学生作业形式,但完全可以把这些因素融入课题作业的“约束条件”,对“约束条件”进行精心和周到的设计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这对学生作业形式的突破和思维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在这一点上教师的观念要开放,态度要宽容,思考要全面。
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机构虽然不能即时反映这个急速变迁的设计环境,然而,它也不能因此就变成现炒现买的集训班,不管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