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包装技术 » 回收利用 » 正文

7.3万吨走私废塑料流向小作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14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653   版权与免责声明

通过收购、套取、冒领等不法手段,获取15省市的122家生产型企业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用许可证单位名义向海关申报进口废塑料,再将废塑料倒卖给93家无申领许可证资质的企业。这个电视剧情有了现实版。

    几年时间,靠着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段,宁波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先后走私进口7.3万吨废塑料,从中非法牟利,总涉案金额3.34亿元。

    这起由杭州海关查获的浙江最大走私固体废物案,昨天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故事要从上万吨废塑料“不翼而飞”说起。

    2008年7月,杭州海关隶属绍兴海关在开展企业调研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新昌某包装有限公司于2005至2007年间先后多次向环保部门申领了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并从宁波报关进口了约1.35万吨废塑料。然而在这家包装公司厂区,海关缉私关员却没有看到一丁点儿废塑料。

    难道上万吨的废塑料,都“不翼而飞”了?如果流向没有生产利用能力的企业,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也有可能危害到消费者。

    经过细致摸排,海关缉私人员的视线聚焦在了该公司总经理杨某身上。杨某长期从事塑料加工行业,与省内外多家塑料加工企业有着业务往来。顺藤摸瓜,真正的幕后大鳄――宁波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也浮出水面。原来,两家公司共同策划,以新昌某包装有限公司名义申领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经杨某转手倒卖,正是卖给了宁波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庞大的走私交易网络。从去年开始,杭州海关先后组建了70余个侦查小组,共计出动400余人次,转战10万多公里,辗转对全国19省市的500余家企业一一进行调查取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历经7个月的侦查,该案终于成功告破。

    经查,为牟取非法利益,宁波某国际贸易公司伙同宁波某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在各自公司负责人王某、周某的组织下,通过收购、套取、冒领等不法手段“偷梁换柱”,从中非法牟利。

    废塑料属于国家限制进口货物,根据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利用单位必须具有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资质。该案中,购买废塑料的下家大都是个私企业,部分还是手工作坊,不仅无资质,且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废物加工和污染防治能力很弱,有的只简单加工后便转手倒卖,流入市场,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有可能危害到消费者。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