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材初加工技术
1.种子类药材的加工:果实采收后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须去种皮和果皮,如蕙苡、决明子等。有的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如杏仁、酸枣仁等。有的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2.花类药材的加工:采后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保持浓郁香气,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
3.果料类药材的加工:果实类药材采收后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宣木瓜应切开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桥楼、陈皮、山茱萸等,应先除瓤、核或剥皮后干燥。
4.皮类药材的加工: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晒干即成。有些种类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栓皮再干燥,如丹皮、椿柏皮等;有的树皮类药材采后用沸水略烫,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成紫褐色时蒸软刮去栓皮,切成丝、片或卷成筒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5.全草类药材的加工:采收后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藿香忌晒,以免有效成分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晾至全干,如紫苏、薄荷、断血流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垂盆草应用沸水略烫再进行干燥。
6.根及地下茎类药材的加工: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叶,大小分级,趁鲜切片、块或段,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膝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及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应用沸水稍烫,切片晒干或烘干;对于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莴根应趁鲜切片再进行干燥;对于燥后难去皮的药材,如丹皮、桔梗应趁鲜刮去栓皮;对含淀粉、浆汁足的药材,如天麻、地黄、玉竹、黄精、何首乌应趁鲜蒸制,切片晒干。有些种类如北沙参、明党参先用沸水略烫,再刮皮、洗净、干燥;如丹参、玄参、白芍要经沸水煮,再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
二、中药材贮藏保鲜技术
中药材采收加工后须及时包装、贮藏,否则会出现虫蛀、霉烂、变质、变味、走油等现象,不仅失去药效,服用后还有毒副作用。现将其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1.含挥发油类药材的贮藏:如细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牛膝等含挥发油,气味浓郁芳香、色彩鲜艳,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的影响,易变色、走油、变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此类药材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袋中放少量生石灰、明矾或干燥的锯木屑、谷壳等物,扎紧后贮藏于干燥、通风、避光处。
2.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实、巴豆、莲子肉等药材多含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成分,遇高温油易外渗,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点,引起变质、酸败和走味。此类药材不宜贮藏高温场所和烘烤,应放在陶瓷缸、坛及玻璃缸、瓶或金属桶内,置于阴凉、干燥、避光处。有的宜经文火加热清炒或沸水烫氽等干燥和消毒灭菌,装入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和霉烂变质。
3.淀粉类药材的贮藏:如明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大黄、山药(淮山药)、葛根、泽泻、贝母等,宜用双层无毒塑膜袋包装扎紧后放在装有生石灰、明矾或干燥锯木屑、谷壳等物的容器内贮藏,可防虫蛀、回潮、变质、霉烂。
4.含糖类药材的贮藏:如知母、枸杞子、玉竹、黄精、何首乌、地黄、天冬、党参、玄参等含水量、含糖量较高的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霉烂变质。这类药材应充分干燥,装入双层无毒塑膜袋包好扎紧,放入密封的陶瓷缸、坛、罐内,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容器内放些生石灰、明矾或干燥新鲜的锯木屑、谷壳等物防潮。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