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商务部日前正式禁止从国外进口电子废弃物从事加工贸易,这意味着现已形成的电子垃圾处置产能,势将转向内地寻找货源,电子废弃物回收早晚成为新的竞争热点。然而,成问题的是,目前在这个市场唱主角的仍是“回收游击队”。上海市物资回收利用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建清指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可说是一个空白点。”
电子垃圾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仅电脑一项,美国每年就废弃3亿台以上。据悉,目前世界上的电子垃圾有50%~80%销往发展中国家,其中90%销往我国,特别是浙江台州等地已经形成国外电子废弃物处置地。
电子废弃物专业化处置是一座金矿。资料显示,经专业化回收处置,1吨废弃电脑中,可回收黄金0.9千克、塑料270千克、铜128.7千克、铁1千克、铅58.5千克、锡39.6千克等。目前国内不少先觉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个行业,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一些成规模、专业化的电子处置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如台州等地,由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承建的专业化处置生产线预计明年就可投产。
电子垃圾身价看涨,但目前电子垃圾的回收主渠道,基本上掌握在“游击队”手里。黄建清说,目前上海废弃电子产品,大约90%由小摊贩走街串巷回收,10%为零星商家回收。这些产品,有的直接进入二手市场,有的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手工作坊拆卸二次使用,有的则销往周边地区加工处置。
在上海某电器市场,一些店铺的摊主表示,对收来的废弃彩电,基本上只留显像管,其它东西拆下扔掉,电脑卸下主板等部件后也是扔掉。“显然这是一种自发的、低效的回收。”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徐敬安说,“而且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中科院一项土壤污染物残留检测报告显示,某地土壤中汞、铬等重金属严重超标,甚至出现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而这与电子废弃物不当处置有关。
据悉,近两年来,上海每年出现的电子废弃物大约为70万吨,去年流入市场的主要是居民手中废弃的,其余大多数废弃物还放在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仓库中。据测算,2005年上海将进入电子垃圾废弃高潮期,流入市场的废弃电子产品达40多万吨,此后每年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如果现在还不建立正规回收渠道,到废弃物大规模流入市场的时候就来不及了。”黄建清说。
业内人士认为,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上海有条件在全国率先一步展开探索。他们同时指出,目前还有三个难题需要破解。
一是法律法规尚属缺位。眼下国家正在酝酿有关电子垃圾处置法规,以规范回收处理体系中环保部门、家电生产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等方面各自承担的权利与义务。“这个法规正式颁布尚需时日,上海可以尝试先行推出地方性行业规定,先探探路。”华东理工大学环境与资源管理系教授陆柱说。
二是行业主管部门不明。据悉,目前有关电子废弃物行业管理功能,分散在环境、环卫等数个不同部门。“各家都可以管,也都可以不管。行业归属不明,行业规划当然是纸上谈兵。”徐敬安说。
三是回收行业标准缺失。市场化、专业化回收,必须对回收人设定出相应的行业门槛,确立相应的资质认定技术标准。黄建清说,“现在这种权威性资质认定指标缺失,很难说不会有一些貌似‘专业’进来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