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的一个夏日,当记者走进重庆青天餐具厂时,发现这家于去年7月开办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齐声喝彩的环保企业竟然是一片萧条景象。
厂长刘宏沮丧地说:由于市场需求量太小,环保餐具积压严重,从今年2月份开始,工厂已经完全停产了,如果再没有转机,就只有卖机器关门了。与艰难求生存的青天餐具厂一样,重庆生产环保餐具的十多家企业也命运多舛,绝大多数都是热热闹闹开张,冷冷清清关门,没有一家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据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调查,仅重庆市主城区每天就消耗60万只一次性餐具,绝大多数是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其中80%以上没有被回收。而科学研究表明,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的发泡塑料饭盒一般需要用200年的时间才能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分解,变成水和其他有机质。
毫无疑问,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城市,重庆比其他大城市更需要注重环保。从商业的角度看,三峡库区防治“白色污染”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刘宏就抱有这种念头。他的信心来自于多方“利好”的市场分析:三峡工程今年6月开始蓄水后,重庆将可能成为全国最注重环保的城市之一,政府对于环保产品的支持力度将加大,政策将会有保证;重庆市的一次性餐具市场潜力巨大,而他投资生产的“环保餐具”可以完全替代市场上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场将会有保证;同时由于重庆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来源广泛,原材料基本不愁,生产能力也有保证。
经过精心筹备,2002年夏天,重庆青天餐具厂在社会的一片赞誉声中开张了。作为生产绿色环保餐具的企业,工厂严格执行了《一次性降解餐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家相关质量、卫生、环保标准,并取得了相应的检验合格证书。工厂生产的环保餐具由稻草、麦秸、蔗渣、玉米芯等原材料粉碎发泡后加一定比例面粉制造而成,可完全生物降解,埋进土里十分钟后就开始降解分化,7周后与土壤连成一体,成为有机肥。
“没开始之前,我踌躇满志,但没想到,现实的情况是如此让人失望。”刘宏望着堆积的产品十分无奈。
青天餐具的日产量在开始之初就达到12万只,但是由于市场不买账,青天餐具在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生存挑战。在全市一次性餐具日用量达60万只的份额中,青天的订单只占0.003%,刘宏两个月市场份额达到5%的目标成为泡影。到年初停产为止,工厂已经亏损50多万元,库房积压餐具产品达10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