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何权在全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就江苏省省内的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发言。
发言中说,至“九五”以来,江苏省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执行国家太湖、淮河水污染防治计划和“两控区”总量控制计划,切实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两控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1996年至2002年7年时间里,在GDP增长106%的情况下,COD排放量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同时,一些长期困扰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综合政策,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江苏省委、省政府注意引导全省上下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的思想,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三个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经过努力,江苏省已基本建立起“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环保监管、企业治理、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1999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下达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通知》,规定在制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或计划,制定环境、资源等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开展区域国土整治,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等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和综合效益分析,加强对决策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
二、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
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主要采取了3个方面措施。一是开展梅梁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建设望虞河“引江济太”通道,实施生态调水。三是加大望虞河西岸污染控制,削减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在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建设中,着重抓好重点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南水北调东线水质。
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工作。从2001年开始,关停了生产规模在两万吨以下的14家造纸企业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关闭了100多家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印染、化工企业。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重点污染物减排措施。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广泛绿化造林,建设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太湖网围养殖规模;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全面禁止水泥船只在太湖流域航行,并建设船舶固体废物收集装置;从2003年7月1日起,在全省全面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三、坚持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完善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推进理念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循环服务业和循环社会等4个专项规划,全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确定了第一批80多家试点单位。
推进制度创新,深入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出台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确立了总量控制的法律地位。
推进机制创新,实现污染防治投入社会化、多元化。污水处理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极大地吸引了社会各方面和外商投资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在研究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办法,制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解决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投资紧缺的矛盾。
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水平。确定了太湖地区营养物转移变化规律、农田面源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列入了国家“十五”科技“863”计划。
下一阶段,江苏省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奎河、通榆河、里运河、北澄子河等水域为重点,抓紧实施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治理结构性污染。继续依法关闭污染严重企业,严防“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削减排污总量。继续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开展大气和水环境容量研究和测算工作;加快实施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建设项目排污许可证管理;逐步建立并规范排污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