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6 日,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承担的科技项目《白沙枇杷、杨梅保鲜技术研究》,通过了有关科技部门和专家的鉴定。该技术在延长枇杷、杨梅的保鲜期和保存这两种易腐烂水果的风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特色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流域的特种应时鲜果枇杷和杨梅的色泽鲜艳、风味浓郁、汁液丰富,以品质鲜美而久负盛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因果实柔软多汁、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果实采后极不耐保鲜与运输,故杨梅果实有“一曰新鲜、二曰色变、三曰味变”之说;枇杷果实也有类似情况。加上采后处理粗放,至今仍以原始状态进入销售渠道,导致枇杷和杨梅的贮藏流通困难、保鲜期很短、腐烂严重,采后损失率达15%-40%。因此,以企业为技术攻关主体,有效调整现行科技体系中的资源配置,增强区域特色应时鲜果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力度和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加强太湖流域易腐鲜果贮藏保鲜实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提高鲜果配送的方便性,对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新鲜便捷、卫生安全的应时鲜果的需求,对推动特种产业的发展和种植结构的深入调整、提高特色水果的附加值、推动高效农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太湖流域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出口型企业,以生产和加工各种速冻野生果蔬及水产品为主;产品有保鲜杨梅、保鲜枇杷,速冻荠菜、马兰头、春笋、银杏、太湖银鱼、太湖蟹粉、莼菜、菱角等速冻类食品,大部分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改善贮藏期内的农产品品质,该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共同开展太湖特产枇杷和杨梅的保鲜技术研究。
《白沙枇杷、杨梅保鲜技术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基础技术研究、贮藏保鲜技术方法、限制性气调包装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产业化示范线的建立。在该项目中,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承担关键工艺技术中试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承担太湖流域的西山枇杷、杨梅贮藏保鲜实用关键技术的研究,限制性气调保鲜包装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
双方经过联合攻关,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1.采用低温气调保鲜包装技术,有效延缓了枇杷、杨梅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抑制了微生物生长和果实腐烂,使枇杷果实保鲜期延长到35 天,使杨梅果实保鲜期延长到14 天,将果实腐烂率控制在10%以下。采用该技术保鲜的枇杷和杨梅的市场价格比原来翻了一番,每500 克的价格由原来的4-5 元上升到9-10 元。2.研制成功了MAP气调保鲜包装机。该机集食品保鲜、微机控制、光磁感应、真空气动及复合气体混合技术于一体。超市专用型气调保鲜包装机采用微机触屏控制,可实现人机对话、工作参数设定、工作状态显示,能适应多品种、多规格、一机多用的食品保鲜包装要求。3.在研究枇杷、杨梅贮藏保鲜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太湖流域特色应时鲜果速冻示范生产线建设、特色应时鲜果的规模化速冻工艺和操作技术规程,基本完成了HACCP 等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产品已经出口到加拿大、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额420 万元、出口创汇35 万美元的业绩。
白沙枇杷、杨梅保鲜技术的研究成功,除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外,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可以带动农民增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已建立了杨梅和枇杷生产示范基地2500 亩,带动农户增收8%。2.增强了区域特色应时鲜果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力度和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3.便于易腐烂鲜果的配送,能满足消费者在特色新鲜水果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4.有利于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据苏州大福食品公司的金文渊总经理介绍,该公司正和有关部门接触,计划将其特色保鲜农产品销往一些大型运动会的指定饭店,以便让更多的中外运动员和嘉宾吃到新鲜可口、安全营养的江南水乡食品。
转载自: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