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费品的软包装市场高达300亿美元。随着消费品生产的全球化,包装基材供应的国际化已经不再是新概念,但包装加工集团的全球化相对而言仍是一个新现象。
十多年前,一些较大的包装加工集团被吸引到海外市场投资,然而除了少数几个成功的例子,这些合资公司取得商业成功的寥寥无几。尽管如此,现在到海外市场进行投资的趋势却越演越烈,原因何在?
全球市场的很多地区正处于印刷、复合加工、基材生产等过饱和状态,所以企业合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小型加工商(一般是家庭式)要面对更高的投资成本,而规模较大的加工商也要面对不断增加的价格压力。加工商为了生存挖空心思去降低成本,一些加工商从海外的合作伙伴或企业收购中获得一些加工订单(利润往往较低),再拿到国内加工,而中等规模和大型软包装集团则通过采用新技术和寻找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来保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全球的软包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规模大、成熟的市场,例如北美、西欧和日本市场;规模较小、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例如印度、中国、东南亚、东欧和南美市场等。虽然新兴的软包装市场也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但是这些新兴市场的成本更低,比成熟市场更具强劲的需求增长潜力。
推动新兴软包装市场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西方消费品制造商已经建立的国际投资,例如西方一些糖果、小食品和烟草公司等,在新兴市场已经进行投资;
强大且技术具有竞争力的新市场加工商的不断发展;
包装产品的消费不断增长,尤其是经过加工的方便食品;
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地增加;
全球市场上终端消费品采用标准的包装方式;
更为有效的零售系统逐步发展完善。
假若商业成功的一个途径是发掘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另一个途径则是保证技术的领先地位或保证消费者满意。成熟和新兴市场都存在新技术,但是成熟市场中的加工商通过提供资金、培训、释放和营销技能更能够方便地采用新技术。全球消费者可能青睐那些与西方软包装集团合作/支持/合资的本国加工商。因此,在新兴的市场,一些有雄心的本地公司正在进行国际化合作,以保证他们的竞争力,积极寻求和那些具有独到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西方加工商的国际化合作。
在未来的几年里,成熟市场中的加工商面临的压力将继续增大,面对不断缩小的边际利润以及欧洲和美国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化。这种压力会导致一些工厂倒闭,同时也会促使加工厂商采取措施以减少市场中的过剩生产能力。一些公司已经采取措施与客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来提高服务水平和全方位降低成本。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经常派公司的一些技术人员到客户之处,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物资采购指导和售后支持等。加工商同时也采用相同的方式与原材料供应商合作。例如,油墨生产商家派技术人员到包装加工厂家管理油墨的供应。
对于那些希望开拓新兴市场的大型加工厂商而言,东南亚和南美是现在最具吸引力的市场。这些地区有众多的人口、不断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等。值得一提的还有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市场。新兴市场中一些精明的公司将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些公司主要是跟随和借鉴成熟市场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这些公司还会越来越多地从海外市场寻求以下支持:
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例如高阻隔性涂布技术);
与其它加工厂商建立供应伙伴关系;
兼并(尤其是与本国公司的兼并和周边市场的兼并)。
正确的商业战略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大小、目标和对于合作伙伴的吸引力等。
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和发掘新兴市场,成熟市场中的主要加工厂商之间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他们相互之间不仅要面对竞争,而且还要面对来自新兴市场本地强大的、渴望抢占更多市场的竞争对手。为了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包装加工公司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根据掌握的信息做到随机应变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尽早抓住潜在投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