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香港在采用数码打稿方面,仍然处於起步阶段,但是已有部份印刷厂,只依据数码打稿便印出客户满意的作品,证明数码打稿并非如传言中难以掌握。本文试从分析打稿的要素开始,归纳数码打稿的优点和限制,让读者在应用时有所参考。
打稿与印刷的关系
从生产角度来看,彩色印刷是建立在网点呈色原理上的一项工艺,生产要求严格的精确度和稳定的重复性。可是,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纸张的特性、油墨厚度、印刷压力、空气湿度,以至制版的品质等等。部份因素之间,又会互相影响,每每一个因素的增或减,都会导致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印刷色彩的品质。因此,便有需要在生产前预估各种因素对印件的综合作用,以作便出调整,而打稿便是实际印刷前的一次生产模拟。
一般来讲,打稿提供以下三种功能:第一,用来检查分色制版的效果,以确定图片的色彩是否处理正确,并为修版提供依据。第二,用来检查菲林的套准、网点扩大值等技术要求,作为实际印刷时的参考。第三,作为沟通工具,给客户在印刷前签字确认,并且为日後收货的标准。
油墨打稿的色彩品质
由於打稿在印制流程中的重要性,要求严格的印刷厂,除了建立数据来控制生产,打稿条件亦会调校至非常接近实际印刷的状况。例如每份打稿所用的纸张,都是实际印刷所用的同一批纸张,打稿时采用湿印湿的上墨方法,打稿的印压亦调校至实际印刷所用的压力。这种安排,纸张的印刷特性和网点扩大便得到反映,所生产出来的打稿,在实际印刷时的参考作用,当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不过,要印制这样高品质的打稿,是要付出一定成本。除了要投资额外的空间堆放纸张,要投资额外的设备控制湿度,对打稿本身的过程,也有技术上的规范。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打稿的叠色实地密度,要求做到每次一样。
市面上的打稿服务,一般采用单色平张机,供墨和调压是由师傅根据情况来决定,以打稿效果悦目为目标。但是这种做法,往往牺牲打稿色彩的稳定性,更少有顾及印刷方面的要求,造成同一套菲林,打稿两次,便会得到两次不同结果,也使实际印刷与打稿的色彩经常有颇大的出入。印刷厂和买家之间,便经常为此发生争执。
由於人手操作的打稿方式,具有色彩不稳定的严重缺点,所以外国的印刷厂,在80年代以後,便放弃油墨打稿,改以较稳定的化学打稿来代替,其中较常用的有ColorArt、Cromelin、MatchPrint等。但是化学打稿每次只生产一张稿样,没有了叠色稿,对用惯单色和双色机的师傅来称,无疑增加了调色时的困难,因此不受到欢迎,加上所用物料较昂贵,化学打稿在香港从未得到普及,形成本港的印刷师傅普遍缺乏处理非油墨打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