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经过“八五”以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纸业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中国纸及纸板产量为2900万吨,排名世界第三;消费量为350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消费量已占世界总量的12%。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中国纸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对“洋纸”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在即这样特殊的时刻,中国纸业的未来走向是包括中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外企业、国际资本等众多方面所关注的焦点。认真研究中国纸业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从战略的高度上正确把握发展思路,对促进中国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中国纸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1.国内市场国际化是当前中国纸业的最大特点。
国内市场国际化,表现为:(1)在产品方面,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纸浆、纸及纸板、纸制品。1999年,中国进口上述3类产品1200多万吨,用汇56亿美元,进口的纸及纸板占消费总量的18.5%,可以看出,历史进口量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在装备方面,重大技术改造的关键设备基本都从国外引进。(3)在资金方面,外商投资踊跃,“九五”前3年,基建、技改项目共投资270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国外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五分之四。
国际化,甚至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当国外市场好时,国外企业对中国的出口或倾销就少,国内企业的效益就好;而当国外市场疲软时,国外企业就会以低价挤占中国市场,国内企业效益就差。1995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纸业效益最好的一年,而1997年国外市场不好,中国企业受国外产品低价乃至倾销影响,处境十分困难。中国纸业效益受世界行情所影响,“环球同此凉热”。
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这是由世界造纸资源的相对集中与纸品消费的全球性特点所决定的。中国作为森林资源缺乏但又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不进口国外产品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深刻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造纸行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要不要引进外资,要不要搞规模经济,要不要到国外资源丰富的地方投资建厂,如何看待技术装备国产化,如何看待反倾销等等。认识到国内市场国际化这一特点,才有可能正确把握中国纸业的发展思路。
2.“国际化”在促进中国纸业发展的同时,也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
“八五”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纸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不断向国际化方向迈进的十年。十年间,中国不仅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先进设备与技术,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纸业的差距,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建立了一些较大的合资、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对缓解国内高档纸品不足起到了显著作用。但随着外资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其对国内企业,尤其是目前中国纸业的主力军——国有大中型造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一次造纸企业高层研讨会上,有企业提出:有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从国内银行贷款进行项目建设,这是拿国内的钱、占国内的市场、挤国内的企业,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关注此事并提出对策。
更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纸业的未来是外资与民营的天下。闻此观点,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倍感危机,将来国有企业的位置在哪里?
面对国际化,国有大中型造纸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3.尽管政府与企业已采取了积极措施,但尚不足以应对国际化竞争的严峻挑战。
面对国际化大趋势,中国政府与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中国纸业的快速发展。造纸行业被国家轻工业局列为重点结构调整行业,轻工行业只有造纸和制糖业被国家列入重点支持的技改贴息贷款项目计划。一批国有大企业正在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争取在几年内,在几个重点品种上形成可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局面。
但与国外公司的举措相比,中国纸业的发展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国家近年来重点扶持的新闻纸,现在全国的年生产能力尚不足140万吨;而国外,大的新闻纸厂一家就可年产100万吨以上,规模经济性显著。此外,国外大公司通过购并等方式,造就出新闻纸行业的巨头:世界排名前5位的新闻纸公司占世界新闻纸总生产能力的35%;前10位新闻纸公司占世界新闻纸总生产能力的54%。由于企业间的并购比建立新企业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因此,国际性的兼并重组成为近期世界纸业的潮流。
国外巨头造纸企业的出现,使世界纸业市场结构从垄断竞争向寡头垄断方向转变,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自有资金和国家贷款,但由于自身缺少积累及国家建设资金紧张,不可能马上建设出规模巨大的企业。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的造纸企业现都“自扫门前雪”,国内企业之间竞争多,合作少。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阳光普照,缺乏重点,以新闻纸为例,国内各大纸厂都在进行改造,而每一家企业的新增规模都不超过15万吨。
国内各自为战的局面与国外兼并重组的浪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搞国际化,中国纸业没有出路;若搞国际化,却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威胁。严峻的现实要求中国纸业必须拿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二、对中国纸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1.中国纸业要满足社会用纸需求就必须走利用外资的国际化道路
造纸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据预测,从现在起到2010年,中国纸业至少需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才能跟上消费增长的速度。在国家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满足中国用纸需求则必须利用外资。任何打着保护民族工业、扶持国有企业的旗号而反对外资进入的做法都是狭隘的,有害的。外资的进入,对缓解中国纸业加快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对加速中国纸业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十分有利的。国家已经尽了很大努力支持造纸工业的发展,但要彻底满足发展需求,外资的利用不是可有可无的。否则,国内企业的产量与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将导致国外纸品大量涌入,那对国内企业所造成的冲击与损害会更大。将满足社会用纸需求作为决策的前提,是形成正确发展思路的关键。
2.面对巨大市场,造纸企业应有充分的准备以应对行业的快速发展
造纸行业是目前少有的供不应求的行业,市场发展潜力极大。正确预测行业发展速度,从而在思想上、物质上提早做好准备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十分重要。
目前有多种模型研究纸业发展速度。有人通过数学回归的方法总结出过去纸业的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基本一致,然后再按国家GDP的速度来推测纸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发展来自于投入,由于纸业投资大,过去主要是由国家投资,纸业的发展速度是由国家根据GDP计划来安排投资、控制速度的,而并非是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就是与GDP增速相吻合。随着商业银行投资自主权的增大以及外资的进入,今后,市场需求状况将成为决定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市场上产品缺口很大,因此中国纸业的发展速度很可能会较大程度地超出预测值,特别是在个别品种上,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快速增长。
“多算多胜,少算少胜”,造纸企业对行业的发展速度应有足够的重视,要根据行业的动态竞争态势来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的跟进措施,才有可能在行业中立稳根基。否则,面对快速增长、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必定会因缺乏准备而被淘汰出局。
3.采用“田忌赛马”的博弈策略应对国际化竞争,保全并壮大国有大中型企业
以新闻纸为例,如果把市场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中国企业的竞争策略应是:在全球市场好时,由于国外企业会减少对中国的出口(如1995年的情况),这时,用新建项目所生产的彩色胶印新闻纸去占领高档市场,用没有改造的普通胶印新闻纸去占领中档市场,用九大新闻纸厂之外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去占领低档市场;在全球市场不景气时,由于国外产品成本低,必然会向中国低价销售,这时,高档市场可让出一部分给国外进口纸。被挤出的国产高档纸可以去占领中档市场,普通胶印新闻纸可以占领低档市场,原来低档市场里的产品被淘汰。这样,不仅可以使九大新闻纸厂在即使是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情况下生存下来,而且可以挤跨小企业,有助于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壮大。
此外,我国年出口纸及纸制品已近百万吨,创汇近10亿美元。我国非木材纤维资源丰富,原料价格便宜,因此如果能进一步提高非木材纤维纸张的质量,将市场定位在满足国际市场对一部分中档产品的需求上,则可通过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以自身的国际化来应对国际化挑战,将会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
4.国内企业应积极进行兼并重组,早日形成中国纸业的“联合舰队”,以应战国外的“舰空母舰”
国内企业必须进行优势资产重组,及早剥离不良资产,抛弃现有负担,使有生力量得以生存下去。这项工作宜早不宜晚,否则,受历史包袱的拖累,即使是现在运行良好的企业,也很难在今后的国际化竞争中取胜。
对于国内的大型企业,当前正面临难得的低成本扩张的机遇。按国家要求,到今年底造纸企业必须要环保达标,正如1996年关闭了两河流域4000多家小造纸企业一样,今年底也必将关闭一些未达标企业。如此,纸品市场会出现更大缺口,为大企业的扩展提供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大企业低成本收购优良资产创造了条件。
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纸种的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建立大的集团公司,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战略要求。如果中国纸业再不抓住宝贵时机,对全行业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那么即使是目前个别企业与项目一时兴旺,但面对国外大型纸业集团的白热化竞争,几年后也会有生存的危机。
“单打独斗”已不能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国内造纸企业只有早日组成“联合舰队”方可应战国外的“航空母舰”。
5.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承担振兴中国纸业的重任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行业的调控采取“统一归口、联合对外”的办法,对项目进行统一审批,以防止重复建设、无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