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用玻璃工业是一个属于民生经济的传统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配角,日用玻璃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日用玻璃制品因其不可替代必,在整个社会和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将面临着世纪之交的战略决择。中国日用玻璃行业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更超前的意识,更扎实的作风来从事二十一世纪的战略研究,以便为行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开辟正确的道路。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日用玻璃工业的历史回顾、现状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找到存在主要差距,提出世纪之交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使日用玻璃这个传统行业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激发起生机和活力,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一、历史回顾
玻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隋唐以来就有记载。至少在宋元代已采用吹管吹制中空玻璃容器。清代宫廷使用的套料雕刻玻璃盛器和内画鼻烟壶,更是名驰中外。上世纪末,近代玻璃制造技术伟入我国,1904年在山东博山建立博山玻璃公司,产生了最早的民族玻璃工业。三十年代在上海建立的晶华玻璃厂是我国第一家采用池炉和自动机连续制造玻璃瓶罐的工厂。众所周知的原因,玻璃工业一直发展缓慢,大部分工厂采用坩埚炉手工成型,新中国成立后,玻璃工业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大步向前迈进。
我国的日用玻璃工业发展可分成下述几个阶段:
1、建国后到六十年代是我国日用玻璃工业开始起步的阶段。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玻璃厂自德国引进了全套玻璃生产技术和设备,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技术玻璃工厂,继后相继新建了广东玻璃厂、北京二玻璃、湘潭玻璃厂等规模较大的瓶罐玻璃厂,并且引进了美国埃姆哈特公司和前苏联的行列式制瓶机,逐步实现生产了机械化和连续化,不仅使生产能力数倍增加,而且引进的性情炉小型池炉技术、行列式制瓶机等为我国日用玻璃设备技术提供了样板,基本形成了我国日用玻璃的雏形。日用玻璃的产量也由1952年10万吨达到1965年的41.4万吨。
2、六十年代后到七十年代初,山东轻工机械厂试制成功行列式制瓶机和配套的供料机及玻璃池炉用粘土大砖的制造成功,促进了日用玻璃行业的生产发展,到1976年日用玻璃的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并已向国外输出全套工厂。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对日用玻璃的需求量大幅增长,日用玻璃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了国内装务备、耐火材料的配套水平提高,日用玻璃工厂结合工厂的扩建改造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我国的日用玻璃在窑炉节能、生产装备和控制水平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开始筹建整线引进的大型玻璃瓶工厂。先进企业的装备水平已接近国际八十年代水平,大型玻璃窑炉的生产能力达200吨/日,成型机生产640ML啤酒瓶可达140个/分,能耗降到120公斤/吨玻璃液以下。
4、九十年代,企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日用玻璃工业也面临结构调整改组的局面,形成了一批企业集团。国外大集团的介入,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合资、独资企业;股份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灵活的多元化经营,将为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机制的转换过程中,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需求不旺,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国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更多。全行业正在拓宽思路,寻找对策,以新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
二、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日用玻璃工业1997年共有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1307家,其中主导产品为日用玻璃的1059家,配套的机械厂12家,有日用玻璃研究单位4个,有日用玻璃的设计单位5个和20个设置有关本科专业(硅酸盐工程)的大专院校。
1997年,日用玻璃制品企业的资产总额为256.54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165.01亿元;工业增加值4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4.48亿元;日用玻璃制品产量722.22万吨(其中系统内432.24万吨)瓶罐玻璃387.88万吨。现有职工34余万人。
1997年轻工系统内日用玻璃行业共耗能源折标煤262.15万吨(其中原煤占38.8%,燃料油占36.4%,天然气占3.4%,电力占17.3%),占整个轻工系统能耗量的5.3%,居第三位.耗纯碱(折98%)687743吨,占轻工系统纯碱耗量的49.1%。
(二)、成就及原因
1、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日用玻璃取得了快速、持续发展,1997年日用玻璃产量比1978年的137万吨增长了426%,年平均递增8.66%。
---产品品种大量增加,玻璃并罐基本满足国内酒类、饮料医药等包装的需要,特别是三资企业生产的啤酒、饮料、葡萄酒等的包装瓶都可由国内供应。瓶罐的轻量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640ML的啤酒瓶瓶重从550克降到480克,用小口压吹法生产的330ML啤酒瓶瓶重可降到162克。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生产能力显著扩大,1997年日用玻璃共有固定资产110.3亿元,生产能力达1030.06万吨(系统内为609.76万吨)。
---技术进步成绩显著,随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动了国产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窑炉节能技术不断提高。随着窑炉控制水平的提高,最大的蓄热室马蹄焰窑的熔化面积达85平方米,熔化率达2.5吨/平方米·日,深澄清池玻璃窑炉,电助熔和全电熔窑等各种形式的节能窑炉使熔化玻璃的能耗大大下降,先进的燃煤瓶罐窑炉吨玻璃液耗标煤250公斤以下,燃油的瓶罐窑炉吨玻璃液耗重油120公斤以下。玻璃熔窑使用的耐火材料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各种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基本可满足国内玻璃熔窑的需要。玻璃制品的自动成型机械为生产各种玻璃制品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生产设备,国产的行列式制瓶机已可做到八组双滴,并可实现电子定时控制,到96年底,国内已装备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设备23台套。电子控制技术已开始用在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上,已有部分企业采用电子称称量,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配料车间,配上原子吸收光谱快速分析成份,对稳定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起到积极作用。CAD辅助设计缩短了产品造型和模具设计的周期,为企业产品创新创造了条件。企业结构开始调整,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97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8家;企业规模有了扩大,瓶罐玻璃企业产量过五万吨的企业已有19家,有4家已超过10万吨。
2、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日用玻璃的高速发展是由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饮料、酒类、食品、化妆品的需求增加(饮料酒产量95年比85年增加198.6%,平均年递增率为11.6%,其中白酒增加129%,年递增率8.6%,啤酒增长440%,年递增率18.4%,增长率均高于日用玻璃的增长),多元化的经济体制为日用玻璃行业融入了大量资金,也促进了日用玻璃的高速发展。
(2)、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日用玻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窑炉,促进了玻璃机械、模具、材料业水平的提高。三资企业不仅仅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制造出优质的产品。对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示范作用。
国内玻璃机械行业产品的水平也跟着国际水平在不断提高,为日用玻璃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先进的国产装备。
(3)、日用玻璃行业有一批素质较高的领导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组成的骨干队伍,他们肯吃苦、事业心强、热心行业活动,在行业中起到先进带动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
日用玻璃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与国内其它行业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整个行业出现亏损,企业发展无后劲,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见表一。
1、一小:企业规模小
据统计资料表明,1997年日用玻璃(包括日用玻璃制品、玻璃仪器和保温容器)行业有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30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65.95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仅1270万元,据1997年日用玻璃瓶罐的统计,产量居前十位的企业其总量仅占全国同行总量的31.8%,超过十万吨的企业仅占5%,谈不上形成规模效益。
2、二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装备水平低,据统计,日用玻璃行业目前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仅占4.8%,尚有40%的生产设备属国内一般和落后水平。生产工序自动化的企业仅占
1/3,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生产控制、管理、设计等领域的企业更少。(待续)(作者:玻璃容器委员会 杨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