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湿润试剂应使用分析纯的试剂配制在棕色的小瓶中,使用脱脂棉花蘸取试剂,擦拭在处理面上,如能均匀湿润铺展开,则能达到该剂标号;若不能,则电晕处理效果不好,应重新处理。一般要求表面张力≥40×10-5N/cm。
除了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喷砂法、等离子体处理、高能射线辐照等方法。
34.什么是转移印刷?
答:转移印刷是最近几年中兴旺起来的一种新的印刷工艺,是一种间接印刷法。使用在不能或很难直接印刷的表面的印刷,如球面、不规则形状表面等。
转移印刷的范围很广,例如:在生产PVC凹凸扣装饰板时,常使用凹版的印版把油墨沾上,然后转移到具有良好耐溶剂性的具有一定柔软性的硅橡胶辊筒上(或蓖麻油辊),使硅橡胶带着花纹油墨同装饰板轻压接触而得到了印刷。又如:在平的凹版上涂布油墨,经刮刀刮墨后,同硅橡胶辊接触,使花纹转移到硅胶辊上,然后同曲面的材料接触,而得到了印刷,这种方法有的资料上叫移印,实际上也是转移印刷。
35.常见的转移印刷有哪些?
答:烫金是包装材料重要的装饰手段。它有颜料烫金膜,蒸镀烫金膜和印刷烫金膜三种类型。颜料烫金膜的结构是:
基膜/离型剂涂布层/着色保护层(保护蒸镀铝)/金属蒸镀层/粘结层
基膜/离型剂涂布层/印刷层/着色保护层(保护蒸镀铝)/金属蒸镀层/粘结层(热熔胶)
印刷烫金膜结构是:
基膜/离型剂涂布层/印刷层/金属蒸镀层/粘结剂(热熔胶)
烫金膜中的基膜应使用耐温性较好的塑料薄膜,例如:BOPP、BOPET、BOPA等,厚度在20~30μm之间,太厚不易传热,太薄怕收缩太大。当加热了的模具压贴在烫金膜上时,热量使里面一层热熔胶层熔化并粘在待烫鑫的材料上,从而得到了同模具一样的图案和/或文字。硅离型剂使基膜从烫金膜上脱离开来。印刷烫金膜由于有了印刷的花纹,因此烫金模具仅仅是一个花纹的大小,则烫在装饰基材上的花纹的大小而已。其他两种烫金膜的烫金模具要有文字或图形,烫金膜本身只提供颜色和蒸镀层。粘结层一般均使用粘结性能较好、可广泛使用在各种基材的烫金上的EVA树脂,其熔点与EVA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EVA中VA含量的高低有关,VA含量提高,熔点下降,EVA最低熔点可在80℃左右,为此,烫金膜底层热溶胶可以热熔融涂布,或者用EVA乳胶涂布后干燥而成。一般烫金模具在130~150℃温度下完全可以使EVA熔融而粘贴在被装饰材料表面。
热烫印也是一种转移印刷,是使用热的方法把已经印刷在烫印膜上的图像或文字转移到被装饰件上。这特别适用于批量少而用别的印刷较难达到效果的地方。
冷转移印刷是把热熔胶改为溶剂型胶粘剂,而把这种胶粘剂涂在被印基材表面上,当印刷了的转移膜贴在被印基材上,依靠粘结力把转移膜上的图像或文字转移到被印基材上。它可以应用于很难用其他方法印刷的场合,例如:铅笔、圆珠笔笔杆的印刷,打火机、艺术品的印刷等上面。冷转移印刷膜的结构是:
基膜/离型剂涂布层/印刷层
移行膜经分切卷取后,就可出售。使用时,在被基材上涂布胶粘剂,例如:在PVC凹凸扣板上用冷转移印刷方法来印刷时,在PVC扣板上涂布一层过氯乙烯或氯醋树脂的环已酮和甲苯混合溶剂的胶粘剂,加热挥发掉部分溶剂后,把移印膜紧紧压贴在上面,然后再剥离去基膜,即可得移印图像。同样冷转移印刷用的基膜可以是BOPP、PVC、PET、或尼龙等薄膜。
转移印刷正在各种日用品、装饰品以及工业制品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烫金用的锌版,使用具有一定耐温性能的胶粘附在一块电热丝加热的铁板上,电热丝可连接在一只可变电阻器上,用来调节加热铁板上的温度。
36.塑料包材对印刷质量有哪些要求?
答:印刷的定义是:把原稿上的图案和/或文字连续地转移到被印刷基材上去的过程叫印刷。一个好的印刷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①色彩要鲜艳,要有良好的光泽性鲜艳度;
②图像要清晰逼真,尤其在细线条上的印刷要清楚。 这就要求彩色印刷时,各色的套色要精确;
③油墨在被印基材上的附着力要好,印刷牢度要好;
④根据包装材料使用场合的不同,不少印刷还要求油墨有良好的耐蒸煮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性、耐候性等。在使用C060γ射线杀菌的包装材料上的印刷,还要求一定的耐辐射性;
⑤印刷应尽量不污染或少污染环境,尽可能采用无溶剂油墨,热熔油墨、高固含量油墨或水溶性、醇溶性油墨,油墨的残留毒性成分要少。
37.塑料包材印刷是如何分类的?
答:塑料包材印刷有如下一些分类:
①按印刷操作时施加的压力来分有压印刷和无压印刷两类。无压印刷是:复印、照相、喷墨印刷、晒图等,有压印刷是指轻压印刷的柔性版印刷和重压印刷的凸版、平版、凹板、孔版印刷;
②按印刷基材来分类有纸张印刷、塑料印刷、金属印刷、玻璃印刷等;
③按印版来分类有凸版印刷、孔版印刷、平版印刷和凹版印刷;
④按印刷机械来分有平压印刷机印刷、圆压平印刷机印刷以及圆压圆印刷机印刷。
38.凹版印刷有哪些优、缺点?
答:凹版印刷的优点是:印刷质量高、墨层厚实丰满、色泽鲜艳、画面层次清晰、能印刷高档精美的印刷品。其主要缺点是制版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电镀过程中有废水废气排放,一次性投资较大。
39.非金属凸版(柔性版)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凸版印刷有金属凸板印刷和非金属凸版印刷两种。金属凸板印刷由于制版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有废水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等原因,已被凹版所取代。而非金属凸版印刷又叫柔性版印刷,有雕刻橡胶版、模压橡胶版、感光树脂柔性版之别,其优点是:制版速度快、成本低、制版工艺简单,适宜于印刷报纸、杂志等批量小而时间性较强的印刷品,但耐印率低,一般仅20~30万印次,而凹版可达200~300万印次。柔性版由于版材使用橡胶或树脂,只适宜于轻压印刷,分辨率比较低,不适宜于印制特别高档的印刷品,但由于制版技术的发展和版材的开发,已经在提高耐印率和印刷分辨率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40.孔版(丝网)印刷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孔版是依靠漏孔的划线部分和不能渗透过油墨的非划线部分而得到印刷的,孔版又叫丝网印刷。其独特的优点是:
①墨层厚实,是几种印刷中墨层最厚的,最厚的可达1mm,因此丝网印刷品的划线部分常给人以凸起的感觉。正因为墨层厚,所以有很强的遮盖力;
②印刷方法灵活,适用范围广,可印刷的基材面宽:纸张、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等均适用,尤其在纸箱包装上及服装织物上的印刷相当普遍。使用的设备,可以是非常简陋的手工操作,也可以是全自动的曲面多色套印杯、盘、碟塑料容器;
③丝网印刷制版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
缺点是丝网印刷复制彩色层次比较困难,色调的表现力不如其他印刷,耐印率差。
41.凹版印刷表现层次的方法有哪些?
答:凹版印刷表现画面阶调层次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以墨层的厚薄来表现画面的浓淡深浅,墨层厚,用墨量多,墨色深;相反则淡。用这种方法来表现画面阶调呈连续调,墨色厚实,阶调丰富,表现暗调部分尤佳。其凹版的表面结构是墨穴的深度不一,墨层厚的凹得深,淡调凹得浅,使用传统的碳素纸腐蚀法制取的凹版即是。
②以墨层覆盖面积的大小,即网点的百分比来表现画面的阶调层次,而墨层的厚薄是一致的,即覆盖面积越大,网点越多,网点百分比高,表现的阶调就深,反之表现的阶调就浅,整个画面呈半色调。由于凹版凹的深度一致,印刷的画面显得单薄,反差不如上述。使用喷胶法直接加网制取的凹版,可以得到上述效果。
③以墨层的厚薄和覆盖面积的不同变化来表现画面丰富阶调层次的,是电子雕刻凹版。整个画面呈半色调,
印刷品画面层次丰富、墨色厚实,它综合了①和②表现画面阶调层次的优点,使层次变化更宽广,可印制高档印刷品。
42.凹版印刷滚筒的加工工艺如何?
答:凹版印刷滚筒由铁质或铝质的空心滚筒或实心滚筒制成,对于不足1m宽度的印版滚筒,如:400~600mm宽的,常常用离心浇铸的铜滚筒来生产,这样可以节省一道镀底铜工艺。
凹版印刷用版滚的加工过程如下:
45#无缝钢管裁切成1m长度的印刷宽度,经机械加工车、刨、磨成镜面,要求直径误差在±15μm以内,粗糙度0.32~0.63μm(光洁度△8以上)。然后除油、敏化,电镀镍(厚度10μm)→镀底铜(厚度90μm)→研磨→浇涂剥离液(废AgNO3胶卷洗液)→镀面铜(15μm厚)→研磨抛光,即成印刷用版辊
43.凹版印刷有哪几种制版方法?其制版工艺如何?
答:凹版制版工艺有以下几种制版方法。
(1)碳素纸法
其工艺流程是:
原稿→照相分色→连续调阴图→拷贝连续调阳图→碳素纸贴附于镀铜了的滚筒上→敏化→晒网线→晒版→过版到版滚上→显影→填版→腐蚀→脱模→镀铬→研磨→版辊
使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版子,墨穴(凹眼)的深度不同,印刷到基材上的墨层厚薄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画面层次。
碳素纸是一种单面涂布了感光性白明胶层的卷筒状纸,每卷20m长,宽1.1m,感光胶层厚50μm。在过版操作中,把裁剪下来的一定尺寸的碳素纸浸渍在敏化液中,敏化液是2.5%~5%的重铬酸钾,在15~18℃下浸渍30min,浸渍后取出,于玻璃板上刮去多余的水,干燥后保存在65%R.H.下备用。应注意明胶熔点为25℃,为此碳素纸应保存在18~20℃下。敏化、干燥了的碳素纸粘贴于滚筒上后可晒版。
使用三氯化铁溶液来腐蚀。镀铬硬度为HRC750~950,耐印率至少50万印次。
(2)喷胶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