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北缘。近在眼前的沙漠让伊旗人时刻感受着大自然的挑战。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一种沙生植物—沙柳非常适合这里的干旱气候和环境。沙柳是一种适应当地生长的灌木树种,它的根系发达,耐旱性强,具有防风固沙的良好性能,目前,伊金霍洛旗境内,有沙柳林地150多万亩,这些林地为当地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各级政府的号召下,为了生存环境的改善,当地人开始种植沙柳。但这种植物每两三年要平茬一次,否则就会自然死亡。然而,平茬砍下的沙柳枝只能作柴烧。
1999年10月,一项发明专利:“以沙柳为原料干法生产中密度纤维板”技术项目,被内蒙古科技厅鉴定为内蒙古最新科技成果,平茬砍下的沙柳枝一下子成了“宝”。
为了利用好沙柳资源,依托这项技术,伊金霍洛旗建起了天骄人造板公司。
原本没有多大用途的沙柳枝条找到了工业化开发利用的途径,农牧民从平茬沙柳枝条中找到了增收的门路。
我们到造板公司厂区采访时,41岁的赵青山正用手扶拖拉机拉着一车沙柳枝条迎面过来。他是伊旗布尔台格乡曼架庙村的村民。“以前沙柳就是烧火,没啥别的用处,种了20多亩。2000年开始就种得多了,现在家里承包了70多亩沙地种沙柳,平茬的沙柳枝条都送到这儿来。村里80多户人基本都种沙柳,每家每年能增收2000多元。”
去年,天骄公司用沙柳生产中密度板5万立方米,付给农牧民的沙柳款为1200多万元,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农牧民自觉地承包荒山、荒沙地上种植沙柳林。同时,旗人民政府、林业部门在改革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公司又建立了特色沙柳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牧民多种、种好高产速生沙柳。
4月2日,刮着4-5级的风,伊旗宣传部长赵飞录告诉记者,“这要是以前肯定早就黄沙漫天了。”这几年由于人造板产业的带动,农牧民种植沙柳大面积增加,基本已经看不到裸露的沙地了。以前这里一年有30多个扬沙天,现在一年也就3-5天。
据了解,这些用沙柳生产的中密度板如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主要销往乌鲁木齐、成都、西安、呼和浩特等地,成了伊旗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