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进行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由原来为部门服务改成全方位为社会服务;由单一经营变为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由过去的坐等客户变为主动上门服务。一些国有企业,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宁夏日报社印刷厂深化改革,坚持以报刊为主的同时,大力开发图书、包装、彩印等业务。银川市彩色印刷厂和我区一批骨干印刷企业,积极转变机制,组建了新的股份公司。
一些年来,大多数印刷厂纷纷结合本厂实际,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了大量国产和进口的照排、胶印、装订设备,积极完成从铅排、铅印向照排、胶印的重大变革。
书刊排字应用激光照排由1989年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635家,已占全区厂家的85%,占排字产量97%以上。
彩图制版由照相制版改为电子分色制版,又发展到彩色桌面系统。目前我区有电分机与计算机联网系统1套,彩色桌面系统3套,实现了图文排版电脑化。
书刊印刷由传统的铅印改为胶印,全区331家有印刷机的厂家有220家有胶印机,实现了书刊印刷工艺的重大变革。
多色胶印发展迅速:全区有对开四色胶印机2台,对开双色胶印机9台,四开双色胶印机2台,四开四色胶印机1台。
装订由手工作业或单机生产发展到机械化、联动化,有马天尼无线胶订生产线五套、平装无线胶订联动机SB-08、HT-70各1台,装订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报纸的出版全部实现激光照排、胶印印刷,逐步实现了信息资源联网、采编电脑操作、版面卫星远程传输,大大提高了宣传时效,同时彩报品种也日渐增多。
包装装璜和商业印刷广泛采用了电子分色和彩色桌面系统,缩短了制版周期,降低了制版成本。印刷使用了多色胶印,引进了高速多色凹印生产线、高速商业表格生产线。丝网印刷、不干胶印刷、喷墨印刷等特种印刷也有了较大发展。
印刷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既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消除了严重的铅毒污染,从而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我区印刷业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首先要面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否则,这些问题将严重地影响我区印刷业的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印刷企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区印刷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我区印刷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1999年统计,全自治区2家国家级出版物印制定点企业和6家省级出版物印制定点企业,资产合计9833.40万元,利润总额-460.79万元,仅4家盈利。印刷企业的发展均走小而全的道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分工专业化生产需要。
宁夏的印刷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200人以上的只有2家,100人至200人的有7家,10人至100人的有93家,10人以下的686家。10人以上的102家,约占全区印刷企业总数的13%,10人以下的占87%。规模不大,实力弱小,印刷资源缺乏,而我们面对的区外市场对手,却大都比较强大。
其次,我区低水平的印刷能力过多过剩,高水平的生产能力不足。印前技术从设计到制作,电子化只能算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电子化系统。全区有印刷机的331家印刷企业中,仍然采用铅排工艺的就有215家。许多陈旧落后的印刷设备,排出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有的设备还危及人身安全。我区只有少数印刷企业具备90年代初的水平,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足,尤其是印前设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要,造成许多高档精细印刷业务外流。
第三,管理部门协调不够,行业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合力,进行质量监督检测力度不够大,执行奖惩规定没有到位,对违规违法印刷活动稽查力度不够等。
三、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今后的工作思路是解放思想,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把我区印刷业的发展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在大开发中大发展,为大开发服务。
工作目标是对印刷业总量、结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使印刷能力符合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引导企业适应市场,走质量效益型的路子。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益。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作为政府直属管理部门,要变过去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单纯的行政管理为综合的市场管理;变重发展轻管理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完善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使我区印刷行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二是制定规划,推动印刷业健康发展。合理控制印刷企业总量,优化印刷结构,合理安排印刷布局,使印刷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最佳配置,以此制定出我区印刷业“十五”发展规划。(未完待续)